精选教育语录

  篇一:最好的教育名言名句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英国教育家维克多.费兰克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教育家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用快乐、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人生吧,我们的人生就永远是快乐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十分关切地对待孩子内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参加他们的争论。”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 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詹姆斯.潘说:“一个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对付挫折的”。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说:“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乐。”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汉。”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印度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低水平的教师,只是向学生奉献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

  中国一著名学者说:“注意力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洒满心田

  篇二:教育经典语录

  把教育变成充满爱的生活

  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一种极富创造乐趣的生活,一种充满爱意的生活,这是一种思想境界,也是一种道德境界,更是一种积极明亮、充满快乐的人生境界。愿每一位教师都向往并努力走进这种境界没有一种成长像生命成长那样,如此复杂多变、难以琢磨,在这样的奥秘面前,常常会发现以往的教育规律无用,以往的教育方法无效。正因为如此,没有一种实践活动像教育那样充满了智慧挑战。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是一种特别需要耐心的事业,特别需要从容的事业。这里的从容,也表现为让孩童从容地成长,不要轻易地打断他们成长的周期,不要急吼吼地逼迫儿童在成长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一定要有新的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观念,会打开我们的思路,开拓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充分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成功的快乐。

  班主任要有超前意识

  班主任要有超前意识,用明天的目标激励青少年,用明天的任务鞭策青少年,用明天的竞争启迪青少年。为此,我们必须用最新的信息启发、震撼、激励当今的青少年,让他们在新鲜的空气中,张开富有活力的翅膀,飞向新的天地。

  诗意的班主任是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情

  晨曦中,带着平和的心态走进教室,悠然地处理班级事务,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享受那一份难得的契合;艳阳中,带着平和的心态步入操场,怡然地和孩子们嬉戏,笑看人生的花开花谢,抒写那一份飞扬的青春;暮色中,带着平和的心态离开学校,走进家居,与家人共享温馨,谱写那一份温柔的眷恋。面对班级竞争的失败,不必对学生暴风骤雨,也不必让自己凄风苦雨,只要努力了,尽心了,就问心无愧了。

  教育这条路没有既定的终点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的本质与意义都决定了这项工作将永远充满挑战,这条路永远只有行走的过程,而没有既定的终点。

  教育不宜过多使用终结性评价

  教育评价注定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老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大小不等的问题、错误,应给予足够的谅解、宽容、接纳,同化、教导、引导,熏陶、感染、期待。如果教育过多使用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进行耐心教育,只是进行简单的对错判断、严厉指责,并且不予以宽容,学生的悔悟无处栖息,受教育权力和转化的机会被无情剥夺,学生怎能得到进步呢

  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才有真正的教育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有真正的教育。而心灵的交流,心灵的共鸣,心灵的和谐,甚至心灵的碰撞,都会产生一种精神的美。当我们不能走进学生心灵时,我们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措施”“手段”“技巧”等等,都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内涵,所产生的教育期待也会昙花一现用童心解读童心

  只要我们俯下身来,以儿童的眼光看儿童,以儿童的心灵去感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以一颗童心去解读童心,就会真正走近学生,体谅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就会感到我们和儿童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子,在风儿的吹拂中奏着相同的旋律,一起演奏和谐优美的乐章!

  (2007年十一期《班主任》李素艳《用童心解读童心》)

  教育不能千人一面大同小异

  教育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将是人类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1种方法教50个学生。

  (2008年第一期《天津教育》郑渊洁《话语》)

  游戏本身就是儿童的真实而最重要的生活之一

  德国诗人和剧作家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体现。他的名言是:“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不能轻看游戏这一童年的身体生活。游戏的意义还不只是具有帮助儿童成长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游戏本身就是儿童的真实而最重要的生活之一。没有身体游戏的童年注定的残缺不全的。

  (2007年第七期《教师博览》朱自强《让心为新鲜的一切而跳》)

  不能剥夺儿童的游戏权利

  在儿童时期,游戏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剥夺儿童的游戏权利就是剥夺儿童的幸福。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游戏专家,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能养成创新规则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更能感受到无比的幸福体验。

  (2008年第十一期《人民教育》陈钱林《幸福为本》)

  真正有魅力的教育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

  真正有魅力的教育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引导差生通过自身努力去拼搏,唤起其自信心去得到成功的体验,追求个人价值。因为他们同优生一样渴望赢得他人的喝彩与尊重。为了希望而活着,有了希望才有盼头。不断激起学生的希望,才能体现教育的无穷魅力。

  2008年三期《师道》1姚安《特色教育:发情、发泄 发掘、发挥》)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就是最美丽的教育场景,一种关于“慢”的教育艺术,慢慢地进行,犹如等待枝头挂满果实,从春天等待到秋天。

  (2008年第二期《湖南教育》严丽荣《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真正的教育艺术历来是一种慢的艺术

  真正的教育艺术历来是一种慢的艺术,心急不得。教育教学上的事物,一件一件慢慢来,像沙漏正常漏沙那样,这并非是不负责任,我们可以做的便是调节好自己的心灵旋钮,把心灵沙漏的漏口由最大调至适中的位置,从容地应对各种繁杂的教育事物。一个差生一个差生地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天只去解决一天所能解决的问题,一次只做一次所能做好的事情。我们可以把大的任务分解成许多的小任务,然后一次一桩,一次一件,一个一个按部就班地去完成。

  (2008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小学版)朱国忠《浅议教师的“职业生存哲学”》)

  做教育的“农人”

  因为恨铁不成钢,我们恼怒不已、批评指责;因为恨铁不成钢,我们越俎代庖、揠苗助长??唯独忘了对孩子轻轻说声:别急,我等你!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知识是容易教的,技能也是容易训练的,但精神和灵魂的成长却需要信任和耐心,需要期待的目光长时期地注视,需要潜移默化,需要慢慢熏陶、

  培养、塑造??让我们习惯教育的“慢艺术”,让我们用“农人”的细心和耐心对待生命的成长与演变!

  (20908年第八期《教师博览》何捷《做教育的“农人”》)

  教育就是唤醒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教育就应该开发学生的潜能。然而可惜的是,当前的教育大多盯在考试分数上。未能唤醒孩子,就意味着孩子的强势智慧受到了忽略,意味着教育者的眼光仍未超越世俗的评价标准。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是短视的、失败的和不负责任的??其实,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也不会耽误对孩子进行人格唤醒、潜能唤醒和智慧唤醒。只不过需要教育者真正爱戴孩子、欣赏孩子,真正为孩子的未来和远景考虑,在教育路口架设赏识、唤醒和鼓舞的桥梁。 (2007年12月10日《德育报》耿银平《教育就是唤醒》)

  德育是唤醒

  德育的要义在于“唤醒”,唤醒学生心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唤醒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人之初,性本善”,人皆有良知,只是在后天环境的熏陶下,有的逐渐丧失,有的开始变味。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者要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寻求教育智慧,注意德育的方式方法,去做春雨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善良的种子,去做春风吹开那迟开的花儿,去给每个学生的生命旅途“一路花香”。(2008年7月28日《德育报》肖克文《德育的另一种解释》

  德育是细节

  我们德育工作者本来就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伤害一个生命。学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随意的谎话,一个异样的表情,一丝不屑的态度等等,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情况,去剖析学生心理,巧妙调节自己的情绪行为,把问题解决在细微处,消灭在萌芽时,与无痕处见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08年7月28日《德育报》肖克文《德育的另一种解释》

  德育是习惯

  当学生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学校,若干年后,能否在上面画出美丽的图画,取决于我们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怎样的习惯。为了在这块田地里收获命运,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从小事入手,从点点滴滴做起,开始从“习”到“惯”的养成教育,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真、善、美。细心呵护,绝不能让她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如果外面的空气有点污染,那么我们就有责任为她拂去浮沉;如果窗外下雨,那么我们就小心地为她撑起一顶雨伞。

  (2008年7月28日《德育报》肖克文《德育的另一种解释》

  确立儿童立场,让孩子享受童年

  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以儿童为教育的出发点,经常用“儿

  童的大脑”思考问题,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用“儿童的情感”体验人生;走进儿童特有的精神世界,倾听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决定和选择,为他们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引导并使他们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和快乐!

  (2007年十期《班主任》袁文娟《确立儿童立场,让孩子享受童年》)

  要成为阳光教师

  面对孩子,要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面对同事,要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家长,要能阳光般交流;面对教育,要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要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要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给自己阳光,就会给学生撒播阳光,给大家带来阳光。当你成为一名阳光教师时,你就会热情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幸福地工作。

  (2007年12月10日《德育报》白乐敏《班主任心语》)

  和学生一起玩

  作为班主任,要想让自己的教育有效果,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而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学生一起玩。

  和学生一起玩,让学生感到了平等,让学生感到了亲近,让学生感到了快乐。

  (2007年12月10日《德育报》郑绪增《和学生一起玩》)

  师者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应该如江海

  做孩子心灵的使者,师者自身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就该如容纳百川之江海,当一个个学生犹如一股股涓涓细流,欢快地朝你潺潺而来时,你不能无视其鲜活。因为那是一种涌动着的生命之流,你唯有用慧眼、爱心、睿智和着他们一起向前奔涌,你的生命才会随之奔腾不息、意义隽永。(2007年12月24日《德育报》王光辉《“红色海洋”与“五个车轮”》)

  目光应该聚焦于教师

  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情绪,决定着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今天,影响着学生的明天,也决定着祖国的未来。有人说,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让校园里的老师们笑起来,这个民族的未来就不会有多少笑脸;如果一个民族的教师不能挺起胸膛,这个民族的明天就很难挺直腰杆。(2008年第一期《人民教育》李希贵《2008关注什么》)

  教师是特殊的社会公民

  教师是特殊的社会公民,他有着和其它社会成员不同的成长规律:文化意识伴随教师度过人生的全部历程;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展示自身的生命价值;永不停息的求索精神得到世人的尊敬。

  篇三:经典教育语录

  作者:雪的味道 出自:飘雪 浏览/评论:111/0 日期:2017年3月18日 08:55

  经典一:“做正确的事”永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要做一些事情。“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做事之前,尤其是在做比较重大的事情之前,对事情本身做出判断是很关键的——这件事情是否正确?如果你认准了这件事是正确的,你就可以不遗余力的去做。如果事情本身是不正确的,你做事的方法越正确,就会错得越彻底。离我们想要的结果就越远。而我们大多的人,常常是开始做事之前不去判断,稀里糊涂把事情做完了,才知道这件事原本是不该做的的,但为时已晚。

  经典二:成熟的老师是看着学生的眼睛上课,不成熟的老师是看着教案上课。

  课堂上,学生的眼睛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疑惑,惊讶,走神,专注,或者别的什么信息,都在学生的眼睛里。真正成熟的老师,是能读懂学生眼睛的,通过学生的眼神获取信息,从而做出判断。根据判断,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而不成熟的教师,则是看着教案上课的,她只关注自己的预设的教案,而不关注学生,这样的老师充其量也只是会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看着学生眼睛上课,不光能够获取信息,同时还是与学生交流情感最直接的办法。人的眼神,其实是有温度的。有的眼神暗含杀机,如刀光剑影,看你一眼,觉得不寒而栗。有的眼神如春风和煦,与你交流,你觉得温暖莫名。比如现在,我与大家眼神的交流,目光专注,告诉我你听的认真,目光带着笑意,告诉我你的友好。目光平静,说明你的心情也是也平静的。而我们老师的眼神,最应该像阳光一样充满温情,让每一个学生,沐浴在老师温暖的目光下。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吝啬我们温暖的眼神。每天,走进课堂,在没开口以前,含笑的目光轻轻扫视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如阳光的播撒,不留死角,不拉下任何一个人。每一个学生都会觉得,老师在关注他,关心他,师生的心理距离就会越来越近。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情吗?学生如果喜欢你这个老师,哪还有学不好的功课?上课时更是这样。能够看着学生的眼睛上课,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经典三:敢做自己能力边缘的事情。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大多喜欢做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事情比较有把握。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做那些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常常是需要一定勇气的。那是对自己能力的挑战,对自己勇气的挑战。不敢挑战自我,就永远无法突破自我;不能突破自我,就只能在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原地踏步。“敢做自己能力边缘的事情”,它是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过渡的台阶跳。当你面对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时,应该具有一种胆识,具有一种敢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的勇气。敢于挑战自己能力的极限。人,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时候,只有往前走。这时的你,会调动你所有的智慧,专心致志的只去做一件事。当你跨过了这道坎,你的能力将得到一次大的提升。“边缘”,是一个很微妙的词语。它既在你的能力之内,又在能力之外。敢于做能力边缘事情的人,能力就会得到大的锻炼。当然,这和盲目做事不是一个概念。

  经典四: 营造“有压力”而“不压抑”的工作环境。

  人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高效率。这种压力,实际上是一种内驱力。它来自与自己内心的不敢落后,来自与同伴之间的合理竞争。这种适度的压力,可以促使教师较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焕发自己的热情,自觉主动的去努力工作。而“压抑”则是一种内心痛苦的情感体验。如,学校的风气不正,人际关系不和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人们内心的压抑。长期工作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之中,工作,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因此,“有压力而不压抑”的境界,永远值得我们努力追求。今天在坐的有些是学校的领导,我觉得,管理层面最应该为自己的学校,努力营造一种有“压力而不压抑”的工作环境。

  经典五:你给自己的人生坐标定多高,就决定你将来走多远。

  这一句话,特别适合送给那些年轻的老师。上海市万航渡路小学,是一所上海名校。多年来积累了很好的办学经验。为了提高教师群体素质,他们开展了“谈人物、讲故事、叙事件、摆现象、找细节、忆成长”系列活动。在“谈人物”这一环节中,他们谈了三个典型人物。下面我给大家介绍:

  案例1、从一般走向成功。有位老师个人素质一般,在学校不显山不露水。但几年后却出人头地,走向成功。学校以她为典型,展开她的成长经历,让熟悉她的人都来说,让她自己也来介绍她是怎么成功的。大家共同来寻找她成功的秘诀。展开她的成长经历后发现,这是一位住校老师,一住就是7年。这7年,她坚持读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课又特别认真,经常请别人指导,在自己的常规课堂上,苦练基本功。备课上课处处用心——不管有没有老师听课。耐得住寂寞,不受干扰,她把寂寞当成练功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她厚积薄发,终于出人头地,走向成功。

  案例2、从挫折走向成功的。在一次区公开课大赛中,万小参加了三位教师,有两位获得一等奖,只有一位老师空手而归。这样的结果让这位非常沮丧。问题是,这位老师失败后不气馁,能从挫折中站起来。认真反思,查找失败原因。从那以后,她每次上完课,都坚持写教学札记。数年如一日,写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教学札记。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最终走向成功。她就是现在万航渡路小学的副校长,静安区学科带头人,年仅三十二岁的罗杰老师。现在的她,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们做报告,已经是一套一套的。她的例子告诉我们,教师,就要经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成功。

  3、从成功走向成功。这是一位青年教师,起点高,素质好,一走上工作岗位,没有失败,没有挫折,一路绿灯。但获得了很多荣誉后,开始骄傲,开始浮躁,开始不思进取。张雪龙校长对她说:“你虽然优秀,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成熟还有很大距离,你给自己的人生坐标定多高,就决定你将来走多远。你应当将每一次成功,当成一次新起点。争取更大的成功”这句话,既包含着浅浅的批评,又包含着校长对一位优秀青年教师更大成功的期待。教她不能仅仅满足目前取得的荣誉,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好在这位教师听取了校长的建议。一跃再起,向着更高的目标一路攀登,最后成为为数少之有少的上海市名师。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一道坎,跨过这道坎,人生就进入了一种新境界。

  听完这三个案例,我的脑海里,闪出一串我们学校教师的名字。我反思自己,这些很有天赋的青年教师有着成功的潜在可能性,或者取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但由于她们工作动力不足,追求目标不高,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所谓成功上(校级、区级),这与学校的大环境有关系。怎样让学校成为教师投身事业的引力场,成为教师攀登向上的脚手架?是值得我们管理者深思的。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学校的大环境,更重要的还有自身的努力。古人云:求其高,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因此,每一个渴望成功的教师,只有定好自己的人生坐标,然后不懈追求,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正像张雪龙校长所说,你给自己的人生坐标定多高,就决定你将来走多远。我们学校能否出现更多的骨干教师、名师、乃至特级教师?我将用心努力着,并期待着。

  经典六:教师成长的最好途径,是能将“常规教学”问题化。

  常规教学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教师练功的好场所,好机会。在常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这些困惑,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能从常规教学中提取“问题”,把这些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这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最好途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本身,就是自身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怕只怕老师们只有困惑没有“问题”或者有“问题”不研究问题。使一个一个问题从眼皮低下,一次次溜走而得不到解决,多少年后,问题还是问题,困惑还是困惑。教了多年的书,仍是原来的旧模样。这样的老师,是很难成功的。所有成功的老师,都是在教育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经典七:“评价”是为了使教育“增值”。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我们老师经常使用。学生要表现,老师的评价就成了“牛鼻子”,学生常常从老师的评价中,感受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得到老师肯定性的评价,学生感受的是成功的体验;得到否定性评价,学生感受的是失败。因此,学生很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一次发言,一个问题,学生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问题是,我们老师的评价,大多是“回头看”的总结性评价,而不是“往前看”的鼓励性评价。尤其在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偏差的时候,我们老师的评价,常常使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而结束,这样的评价会使我们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郎平在她的《激情岁月》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教育故事:她的女儿在美国读一年级,家长开放日的那天,她到学校听了一节数学课。课堂上,老师提问小朋友:4+5=?一个小朋友答:等于8。老师点点头说:“嗯,与答案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这位老师评价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老师的评价结束时,学生的心态是个“成功者”。“很接近”既指出学生的答案是不正确的,但又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如果再加把油就可能完全答对,同时又给别的小朋友发表意见的机会。诸如这样的评价,能使我们的教育增值。老师好的评价,应该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学生的一切结论;保护、激励学生一切创造的欲望和尝试;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评价其实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很好的揣摩与研究。

  经典八;参与的实质,是思维的参与。

  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都有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理念。但这种理念落实在具体的课堂当中时,大多成了形式,也就是说,所谓的学生参与,只是形式上的参与。而不是思维的参与。如:师生简单的一问一答,从文中找答案,一些看似热闹的讨论等。这种参与其实不能算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参与。要想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具有“点穴”之功。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让问题成为“牛鼻子”。让“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打开,感情打开,跟随老师的“问题”动脑、动心、动情。让学生既有思维的过程,又有情感的体验。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生成了。这样,有思维的参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

  经典九:布置作业,不要是“导体”也不要是“绝缘体”最好是“半导体”。

  这句话的经典之处,就在于比喻得贴切。老师在布置作业,如果太容易,就像“导体”一样,学生不用动什么脑子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出来。如果作业过难,对学生是个“绝缘体”,怎么努力也做不出来。因此最好的作业应像“半导体”,难易适度。这样的作业才最有价值。

  经典十:提倡少批作业多备课。

  这句话,是一句很理性的话。两者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多备课”是“少批作业”的前提,“少批作业”又是“多备课”的结果。道理在于:你用大量的时间备课,上出的课效果必然好,教学效果好,学生需要做的作业就少,作业的错误概率就小,学生的错误概率小,老师改作业的量就小。问题在于,我们不少老师的做法,正好与其恰恰相反——少备课多做作业。老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都泡在“写作业”和“改作业”当中:“订错”和“改错”当中,学生的错题越积越多,老师的批改量也越来越大。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老师和学生教与学都成了“苦行僧”。明白了这些以后,我们的观念是不是该改一改呢?

  十一:教师不要做外科医生,要做中医。(标本兼治)

  十二:教育,要从人“可以改变”的地方出发。(最易动情)

  十三:只有在伤口上才能长出思想。(疼痛蜕变,化蛹为蝶)

  十四:任何有趣的东西,都会因为老师无趣的做法而变得无趣。(罪魁祸首)

  十五:成为“品牌”的东西,是不怕别人竞争的。(高山仰止、不可超越)

  十六:一节好课,不是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引起了多少智慧。(问题生成比问题的解决更重要)

  十七:好的教师,是在学生最容易糊涂的地方讲清楚。(高屋建瓴)

  十八:老师应该把最近的路径告诉学生。(发现捷径)

  十九:不要把语文拆散了卖给学生。(整体艺术)

  二十:每个活着的人都是到地球上报个临时户口,何不快快乐乐过一天。(乐观人生)

  篇四:教育经典名言集锦

  教育经典名言集锦

  一、关于教书育人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10.“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爱因斯坦

  二、关于为人师表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 须 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10.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三、关于爱岗敬业

  1.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爱因斯坦

  2.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

  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

  3.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4.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乌申斯基

  5.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四、关于理想信念

  1.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苏霍姆林斯基

  2.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3.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

  4.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

  5.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 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基

  6.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美国诗人惠特曼

  7.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8.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车尔尼雪夫斯基

  9.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

  10.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列夫·托尔斯泰说

  五、关于启发式教学

  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3.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4.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赞科夫

  5.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6.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7.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8.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9.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10.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六、关于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

  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科夫

  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七、关于教学方法

  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6.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8.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9.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0.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八、关于创新与实践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篇五:教育经典名言集锦在名家的思考里思考,在自家的思考里深邃

  请你在下列关于教育的名句中选择一句,围绕此句的主题,联系实际思考,

  写出800——1200字的感悟小论文,在5----8分钟时间里作讲演。

  第一章:关于教育与教育学

  1、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在于栽培,人的形成在于教育。”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2.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 ——(美)《邓肯自传》

  3.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英)洛克

  4.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法)爱尔维修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

  6.棍棒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灵更为懦弱,更为固执。 ——(法)蒙田

  7、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者配合起来,才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

  8、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法)卢梭《爱弥儿》

  第二章:教育功能与教育规律

  1、“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2、拿破仑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

  3、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法)卢梭《爱弥尔》

  4、学生在学习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以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然而生而好学与督促不学的人究竟是少数,大多数得到相当熏染、督促就学习。”——陶行知

  5、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6、著名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就会收获品格,种下品格就会收获命运。”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8.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

  9.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 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苏霍姆林斯

  10、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

  11、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12.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骏马的。——(捷克)夸美纽斯

  第三章 关于教育目的

  1、“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

  2、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 ——(捷克)夸美纽斯

  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陶行知

  4、“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蔡元培

  5、陶行知:“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6、“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

  7、教育的事业并非使年轻人能完美地从事科学研究,而是要开阔年轻人的心胸,使其能尽力运用自己之所长。 --------洛克

  第四章 教师和学生

  1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乌申斯基

  2、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爱因斯坦

  3、“如果老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课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列夫.托尔斯泰

  1.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英)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

  2.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英)斯宾塞《教育论》

  3.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4. 美国第威夫人:“时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大家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品德,与他们的成绩单没有任何关系。”

  5. 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6.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7.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8. 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9. “教师”应该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 ——(英)洛克《教育漫话》

  10. 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布鲁诺

  11.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苏霍姆林斯基

  12.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13. 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 ——马卡连柯

  14. “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美国教育家爱默生

  15. “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詹姆斯

  16.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17.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

  第五章 关于教育内容

  18.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19.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20. 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 ——(美)爱德华兹

  21.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 ——(美)赫钦斯《教育中的冲突》

  22. 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美)赛珍珠

  23.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美国人类资源研究所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伊、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

  24.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陶行知

  25.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德育)

  26.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27.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爱因斯坦

  28.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29.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励志   美文   语录   卢梭   爱因斯坦   作业   教育家   德育   老师   儿童   孩子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