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发奋励志文章

  每一位年轻朋友都应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发奋,那么努力发奋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努力发奋励志文章:现在努力和忍受,将来再享受

  在孩提时代,每当我们想出去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常常会听到妈妈的告诫:“现在努力学习,以后你就轻松了。”换一种说法,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让孩子们首鼠两端:既想玩,又害怕影响未来的人生。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牺牲现在的快乐,其实只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名、利、权,表面上目光似乎很长远,实际上都是短视的行为,只会让生活永远都得不到快乐,解决之道不是完全不考虑未来,而是谋求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平衡。

  我们不敢让自己好过

  乍一看,家长、老师以及一些“有识之士”从小给我们灌输的似乎是好东西,让我们相信自己太懒惰,容易受到诱惑,看得不够长远,例如做事经常拖延。很多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都信奉“快乐不是白给的,是要用努力换取的”。

  按理说,我们都不喜欢消极的情感体验,但被反复教育之后,我们相信愧疚和焦虑是有必要的,能够督促我们把目光“放长一些”。例如,吃美味但不健康的食品时感到愧疚,就促使我们约束自己的冲动,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对未来越缺乏安全感就会产生焦虑,促使我们存更多的钱。然而研究显示,人们吃了美味可口的不健康食品之后,不安、愧疚的感觉越强,以后再吃这类食品的可能性反而越大。

  美国《消费心理学杂志》编委拉杰·拉古纳凡博士将上述“神逻辑”总结为“现在忍受,将来享受”——最讽刺的是,结果是未来永远都享受不到快乐。当我们快到生命尽头,才发现最快乐的竟然是孩提时代,恰恰孩子最讨厌父母的说教。他说:“过于看重未来,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现在的快乐。”接着,他提出了3条建议。

  知道怎样才足够

  过去你以为,赚到足够多的钱,事业足够成功,就不用再担心了。当你赚了很多钱以后,又发现还需要更多。拉古纳凡称,挣钱超过一定数量就不能增加安全感。再多的名、利、权都无法保证你对未来感到100%安全。这不意味着一无所有者不用为未来储备,而是不要被过度的欲望牵着鼻子走,只要基本的需要有保障就够了。

  换言之,如果现在你拥有的金钱、财产加上预计未来能够获得的收入可以保证你和你供养的人不用挨饿,不会无家可归,你就不用为未来想得太多,可以享受现在了。很多人担心自己如果不继续为未来奋斗,别人却继续无休止地努力,以后就会超过自己了。

  重新定义成功

  大多数人错误地以为,成功源自个人对金钱和社会地位的强烈欲望,即我要渴望成功,才能成功。拉古纳凡称,成功更多的是实现内心的追求,而非得到外在的奖励。

  实际上,真正成功的人士投入相当多的时间、精力追求内心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即所谓“内心的呼唤”。IT的乔布斯、音乐界的莫扎特都是如此,长时间完全沉浸在个人的深层次兴趣上,在自己选择的领域越做越专业,最终取得巨大成功,其实他们并不太在乎名利。

  因此,如果你要为了未来的享受而奋斗,你可以把时间精力灌注在你的兴趣爱好上,提升你喜欢的技能,而不是只着眼于攫取名、利、权。

  放松“最大化”思维

  假如你到马尔代夫度假,准备懒洋洋地躺着海滩上享受阳光,却碰上暴风雨,只能困在酒店的房间里。如果你是个追求什么都要“最大化”的人,总是想着“完美状态”,你就会抱怨一切,徒劳地试图改变。“最大化”的思维让你无论身处什么条件,总是希望改进,改进,再改进,结果就是看不到现在积极的一面,总是担心消极的一面。如果风和日丽也无法让你满足,那么“最大化”思维就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是时候改变心态了。

  在目前的条件限制下,你可以尽量让自己开心起来,例如每天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时,以及无法进行工作时,你可以欣赏、感激生命中的美好。

努力发奋励志文章:人生处处是起点

  生命是不息的,就像跑道上的起点与终点,是永远相连的。

  起点之于人生,犹如源头之于长河,嫩芽之于大树。长河虽只有一条,大树虽只有一棵,可源头、嫩芽是很多的,所谓万涓成河,千芽满树。人生的归宿虽只有一个,但人生的路上起点是很多的。从任何一个正确的起点走下去,都有可能柳暗花明,走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走向成功的顶点。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到了中年,都以为人生到了定局的时刻,认为该成功的都已成功,不成功的就再也不会成功,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顶峰,再没有攀上去的动力,也有人因为失败,从而一蹶不振,总之,各有各的理由。

  当你拥有这样的心态,你需要看到的是人生旅途中,不一定总是沿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前进,新的起点随时可能出现。有时,人生的命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因一条道路堵死,而沉沦自弃、一蹶不振。

  每天,我们都在迎接新的开始,生命中处处是起点,也处处是终点。飘零的花瓣告别了夏日的绚烂,却迎来了秋果的累累。东方欲晓之时便是今天的起点,也是昨日的终点。甚至每时每分,都会是一个生命崭新的起点,需要你我十二万分的热情来迎接,它也会是往昔的一个终点,需要你我坦然的挥手告别。

  当你的生命之舟驶入泥泞不堪的沼泽,你应当这样鼓励自己:苦难的起点与通往成功的大道是相邻的。当你振作自己,耳畔听到来自心灵的号角,那就预示你的苦难即将过去,蔚蓝的海洋与明朗的天空即将回到你的视线。

  当你的生命飞船飞抵了深邃蔚蓝的太空,你也该这样告诉自己:飞离太空的一刹那,你就不再拥有成功的光环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谁也无法永远沉湎于成功之河。你应该清醒的知道,你仍需要不断向前。

  人生本来就在起点与终点的漩涡中回转。更多的时候,成功或是失败都只是一个生命中的必经驿站,我们不能因高潮而过分兴奋,也不可因低谷而过分颓废,对于生命中的一个个起点和终点都保持良好的平常心才是智慧人生的法宝。

  人生是短暂的,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我们要让短暂的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留下亮丽的光彩。人生之路虽然坎坷,但从来不会让人绝望,人生不要惧怕迷惑,更不应忧虑失败,因为路就在脚下,跌倒了站起来。

  人生处处是起点,人到中年,只不过意味着一段时间的终结,但这无疑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既然如此,何不淡忘那些辉煌也好、落魄也罢的记忆,迎着新的起点欣然迈进呢?

努力发奋励志文章:不够努力就不应抱怨

  作者:蒋大伟

  最近,一则牛人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受到了许多年轻学弟学妹的敬仰。这位现年28岁的华科本科同学获得了湖南大学的木土工程教授职位。24岁毕业那年,他留美读博,3年后毕业,去了美孚做高级工程师。随后作为国家千人青年计划,回国取得了这份殊胜的成绩。一般来说,国内一流大学(top20)的年轻教授普遍也在35岁至上,不少40岁以上的大学教师还只有副教授职称。这位同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虽然和其在美国留学发表的顶尖学术论文直接相关,但这等实力却有赖于本科的积累和始终如一的奋斗精神。

  他自己在日志中写到:“我把大学时取得的成绩归结于我的努力,现在我都非常肯定地说,我当时花在学习和思考上的时间,比99%的同学都要多。”每天早上7点就去自习室,经常晚上10点才离开自习室,双休日也如此。在华科这样的学生多不多?就我亲身经历来说,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我作为一个拖后腿的校友引以为豪的华工学风!如果各行各业的商界精英、科研专家和学术大师都能秉承这种奋斗刻苦的精神,中国一定会像德国那样永续发展,而不至于因实体经济的空心化最终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乃至于停滞。

  成功的人必然有共同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定有勤奋、刻苦;如果不够努力,就不该抱怨。即便你的命运、运气(或者因果上称之为福报)不够好,但如果你足够努力,一定会有所获得。更进一步讲,任何命运多舛的人,都能有这位28岁校友的刻苦精神,你在财富、地位和各方面的收获一定不会差!当你自以为很努力时,请看更努力的人;当你觉得命运不公、老板刻薄时,请问你在各方面的能力是否都超越了你竞争对手?如果没有,那一定还有提升空间。

  1、规划比努力更重要

  同样的努力,可能获得的结果很不相同。有些人学习很刻苦,但最终却找了非常普通的工作。反过来,正如昨天电影描述的那样,23岁的本科毕业生在投行能获得年薪25万美金的报酬。这其中除了运气不谈外,规划也很重要。就像我自己来说,我自认为运气还算好的人。在华科,像我这样四年时间里累计自习时间不到10小时的,占比不到3%。70%以上的大学同学,每周至少有10小时的自习时间。一方面是专业性质的问题,一方面是学习态度。但比较幸运的是,我找的这份工作从收入、对职业长远发展来看,在当年毕业的几千人里,应该也排得上前3%。这和个人的规划、方向选择很有关系。如果你的方向错了,所耗费的努力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浪费。这也是我常常劝导身边同龄人,以及希望为学弟学妹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创办实习联盟等计划的目的。

  2、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很刻苦

  由于现前项目基本上都是和外资投行合作,渐渐就会感到自己混得很糟糕。正如电影里描述的那般,23岁毕业就年薪25万美金,工作20xx年250万美金,公司老板作为最高的打工者,年收入往往超过1亿美金。是不是真的?据我了解,我们在香港的那些投行客户,刚毕业的人,如果运气好,做的项目能很快上市,年收入不会低于20万美金。在这种环境下,虽然自己混得很差,但必然会慢慢觉得,什么500强,咨询公司都是浮云。但反过来一想,自己又有何能耐抱怨?别人是全球顶尖高校,并且本科、高中都是最顶尖的,自己只是中国的普通一流高校;别人英语听说读写和美国人一样,自己写的报告却常被律所笑话;别人一周7天,每天至少工作14小时,一周至少工作100小时,偶尔一个月不停加班就感到累;别人冒着今天狂加班,明天就要卷铺盖走人的境遇,自己却还能经常接到猎头电话,考虑哪儿更安稳。虽然投行的人也有许多不足,比如他们根本不懂行业、思路不清、想当然,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背景实力、刻苦精神、抗压能力都是最好的!任何还在抱怨的年轻人啊,如果你的业余时间和工作上浪费的时间能够像他们这样充分利用起来,我想在25岁时拿到20多万年薪,绝对是轻而易举!

  问题是,多少人在和我一样抱怨时,丝毫没有反思过自己是否足够努力?多少人把大部分的闲暇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看电视、连续剧、刷那些大部分没有营养的微博资讯、逛街买那些打折的奢侈品、一下午耗费在淘宝网,更多的男生则通宵达旦的网游。实在讲,大家都活得很累,打游戏、不眠不休看电视剧,也很耗费精神。同样在耗费精神、体力,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还不够努力的我们,还能抱怨什么?

  3、珍惜你的福报

  在努力、规划之外,确实存在不可思议的决定因素,把这种因素称之为运气、机遇、概率事件等等都行,但没人可以解释这种因素的作用原理,因为这是超自然的。作为崇尚儒释道文化的人,我深信这就是千古以来历代祖宗所说的福报。香港一代命理前辈陈朗先生,作为李嘉诚的终身顾问和一大批香港富豪的风水顾问,他在早年为李嘉诚算命时,直呼其人的财库是满溢出来的,将来财富不可限量。但即便如此,李嘉诚先生直到今天都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坚持每周至少看1-2本书。试问,我们多少年轻人一年到头看的富有营养的书,超过了10本?我承认,我没有。那不看书也罢,多少年轻人每周至少花5小时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英语?我承认,我没有。因此,今天我能获得这些,我不敢再有什么抱怨。电影中有位28岁MIT动力推进专业的博士,就是他发现了整个公司所有人都没有发现的模型漏洞,引发了次贷危机。一位工作了20xx年的金融分析师,花费几周时间没有发现的漏洞,被这位MIT导弹学博士在几小时内发现了。这是巧合吗?这就是专业知识。影片中更有意思的情节是,当这些年轻人把问题报告呈现给领导看时,领导腻烦地说自己看不懂。因为不学,因为越往上的人,专业能力越退化。

  当然,这世间也有不少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这些好命的年轻人中固然有优秀的,但也有许多败家子。有人说,这是投胎技术,但这也可以归纳为运气、福报。不管福报多大,我相信佛说的“世间福报都是有漏的,总有用完的一天。”佛陀曾像弟子们现场举例说:“你们看路边那位乞讨的,还有那位坐在挂满璎珞、黄金大象身上的贵族,他们来生的命运正好互相对调。”

  运气不会永远那么好!一生好运的人,通常必然具备了成功人士必备的因素。

  成功的定义:

  成功有不同定义,为自己、为家人和所爱的人而不浪费光阴,乃至于为了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而取得的成就,都叫成功。面对他人通过辛勤努力获得的成功,不管是财富积累、学术发现还是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都值得学习和赞叹!那些推动人类科技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不管是学术大师、商界巨子还是政治精英,亦或出世高僧,都离不开千锤百炼。欧洲经济危机下,德国和希腊是最好的比较。一个不提倡积极进取和勤奋严谨的民族,终有吃苦的一天。这不是毛爷爷的告诫,而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嫉妒或不屑一顾不会令自己变得更好,只会使自己更习惯于随性生活、悠悠度日,这样的活法或许才会在年老时留下遗憾。固然,普通人拥有做普通人的权力,但如果自己还未曾努力,应该先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请先尊重别人的汗水和可能为社会带来的贡献,即便天下有太多优秀人才,至少我们都还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励志   励志文章   发奋   努力   终点   刻苦   起点   未来   生命   时间   人生   工作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