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真实励志的小故事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喜欢时不时地找一些名人真实励志的小故事来看看,那么名人真实励志的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真实励志的小故事:人趣先于文趣

  作者:凸凹

  汪朗兄跟其父一样,是个真诚率性的人。

  谈到父亲汪曾祺,他说自家老头好美文、好美食,自然也好美色。身边一旦有美女,就人来疯,主动给人家写字、画画,从来没有倦色。

  有的美女就不厚道,从老头子那里骗去了许多字画。

  许多研究者说汪曾祺是“最后一个士大夫”“学者文学的代表”,汪朗就颇不以为然,他说:“老头子杂七杂八的东西也知道一些,但是很不成体统,有杂而无学。”“老头子虽然是搞文学创作的,但是家里像样的文学书很少。‘文化大革命’之前,我们家里的书满打满算不到一书柜。别说什么孤本善本,就是人们熟知的文学名著、大师文集,都和他嘴里的牙一样,残缺不全。”

  他说老头子只是一个杂家而已,看杂书,写杂文,吃杂食。

  汪朗越是这么说,我们越是感到汪曾祺可爱、可敬,很是了不起。谁能把《饮膳正要》和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读得那么津津有味,而且还衍生了那么多谈吃、谈草木的美文?唯独汪曾祺而已。

  只有有趣的人,才能写出有趣的文。人趣先于文趣,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汪曾祺喜乐,文字总有温暖颜色;而孙犁悲苦,文字就总是离不开伤人伤逝的感叹。

  由汪曾祺想到我自己。

  我不喜欢装腔作势的文字,也不追求膏腴大餐,仅凭趣味购书,读得下就读,读不下就弃之他处。我不想做学问家,只不过是为写作汲取一些营养。但我对美食没感觉,略有兴味的只是几样家常小菜,计有:蒜泥茄子、辣白菜、拍黄瓜、七成熟的炸花生米和肉皮冻、渍酸菜。

  吃家常菜胜于大餐,因为在正经的席面上我吃不饱,所以我很农民,很俗。即便是读了许多洋书,骨子里也多是乡土情愫,颇有些食洋不化。

  可以看出,我的饭口偏窄,杂不过汪老头,所以他丰富,我寡淡。

  杂吃杂写是大气象,偏食偏写格局就小。或许我的年龄不到,到了,可能也能杂得下去。

  能够杂,说明顾忌少,我现在的顾忌太多,放不下身段,没有进入率性的境界,就缺少真趣。比如汪老看喜欢的美女,可以直视,也可以把这种喜欢写出来,比如他写铁凝的小腿儿,美得一塌糊涂。我正好相反,遇到喜欢的美人,本能地掩饰,用余光瞥,文字里也不敢据实而写,只是放纵于小说里。所以,人进入老境并不可怕,有了直面人生的勇气,真趣就不请自到,就能写出有意思的东西。

  杂,或许也是一种处世阅世的方式。以前我与人交往,只选择能合得来的人,现在就不同,什么路数的人都能接近,总能找到契合的话题。以前我读书,总是正襟危坐地把一本书读完,否则就感到没有读,现在则可以把不同的书堆在床前,随意浏览一番,也能读出个子丑寅卯,虽然哪一本也没有读破,仍感到是读了。这种杂处和杂览,可能就是率性的开端,离汪氏的杂写已不远了。

  杂,或许也是一种取舍之术。什么都可以进入,什么都可以淡出,不偏执于一事一物,就豁达了。这种豁达,或许也是一种能力,任性取舍,不以得为得,不以失为失。这样,来去自由,就有了旁观者的心态,能够欣赏自己的生活,无趣处有趣,无意义处有意义,收益反而多了。

名人真实励志的小故事:妙解尴尬

  人人都有尴尬的时候,名人也是如此。不过,人家毕竟是名人,往往能用智慧使自己走出窘境,变被动为主动,在狭路上开辟一块新的开阔地。

  马上就要谈到的问题

  在一次竞选活动中,英国首相威尔逊正在进行演讲,突然台下有个反对他的人大声喊道:“狗屎!垃圾!”

  威尔逊没有一丝的怒容,也没有反击对方,而是微微地一笑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你提出的环境卫生问题了。”

  那个人不做声了。

  不需要介绍信

  一次,法国革命家康斯坦丁·沃尔涅访问美国。为了在美国活动方便,他请华盛顿开张介绍信。

  这可给美国第一任总统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这类事情他从未做过,但出于礼貌,又不好断然拒绝。于是,华盛顿在一张纸上写下一行字后交给了沃尔涅。

  这张纸上写的是:康斯坦丁·沃尔涅先生不需要乔治·华盛顿的介绍信。

  活动家容易摔跤

  美国总统福特1975年访问奥地利。

  他乘坐的专机刚停稳,前来欢迎的奥地利高官们便走上前来。舱门打开,福特第一个走出飞机,正当他高举右手向人们致意的时候,脚下一滑,跌倒在舷梯上。

  凑巧地是,就在当天,他又先后两次险些跌倒在丽希宫的阶梯上。

  当时媒体把此事当成一大新闻,大肆炒作。有记者问福特,是什么原因使他的身体屡屡失去平衡?福特说:“我是一个活动家,活动家比任何人都容易摔跤!”

  把事实看法直接告诉我

  一次,一位崇拜爱因斯坦的年轻母亲把自己才18个月的儿子介绍给这位科学家。没料到,当孩子看到爱因斯坦那张有些怪异的脸时,尖声大哭。

  年轻母亲感到非常窘迫,马上让孩子把脸转过去,不好意思地说:“这孩子,不习惯陌生人。”爱因斯坦毫不介意,慈祥地摸着小孩儿的头,显得很高兴地说:“多年来,他是第一个把对我的真实看法直接告诉我的人!”

名人真实励志的小故事:嫁给国家的女人

  1961年,时年仅9岁的她随父亲进入青瓦台总统府,成为韩国的第一女儿。

  童年时的她没有别的孩子那样愉快的生活,忙碌的双亲无暇照顾她的生活,紧张的朝韩关系令她学会了文静和成熟,这也令她比一般孩子早熟。中学时代的她得了一个“冰公主”的绰号。

  青年时代的她两遭重创,22岁时母亲遇刺,悲痛中的她来不及擦干眼泪,就承担起国家“第一夫人”的重任。

  正当她逐渐学会如何帮助父亲处理政务,运用权力之时,噩耗再次传来,父亲遇刺身亡。紧接着,国内掀起了一股批评父亲独裁的浪潮,一些父亲的老部下,此时成为了推波助澜的急先锋,她的人生一下子从顶峰跌到了谷底。

  此后20xx年间,她销声匿迹,爱情也同青春一起逝去,她依然孑然一身。

  记忆无法消失,伤痛无法退去,但是父亲的勇气她并没有忘记,父亲的智慧她也毫无保留的继承。45岁的她重返政坛,加入了大国家党(新国家党前身)。此时,韩国经济饱受金融危机折磨。民众纷纷怀念起当年父亲创造的“汉江奇迹”。在当时韩国媒体对历史人物和历届总统的民意调查中,父亲名列榜首。此时,她开始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随后几年内,她先后出任新国家党的副党首、党首,连续5次当选国会议员,获称“选举女王”。她讲话明快简洁,行事作风果断、务实,很快成为韩国最受欢迎的国会议员之一,尤其受到40 50岁的女性欢迎。韩国媒体纷纷认为“女承父业,独裁者的女儿将要打破韩国政坛的天花板”。

  然而,她却不愿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只是让人们记住她是一位前总统的女儿,她要做的是一个真正的女政治家。她宣布:“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

  20xx年5月,韩国地方选举期间,她遭到不明身份男子用文具刀袭击,右脸被割伤。伤口长达11厘米,从耳朵一直到下巴,医生为她缝了17针。遇刺后,她神色镇定,只是用手捂住了伤口,仍想发表讲话。这一坚毅的表现为她赢得了“韩国铁娘子”的称号。

  她也有温情的一面。20xx年8月17日傍晚,她衣着朴素地踏上了首尔市广场,与在这里跳舞的老人共舞,并且与她的团队做起了洗脚公益活动,这在韩国总统选举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许多媒体竞相曝光,有人说她是在为竞选总统作秀,也有的干脆说这是政治的需要。

  她不做过多的解释,而是坚持一个月每天到广场上为老人们洗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一举动让说三道四者不再说话,让满腹狐疑者释怀。她平易近人,态度和蔼,一心为民众服务,这让她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在民众中广获好评。

  20xx年12月20日,韩国大选结果公布,她当选为韩国第一位女总统,东亚首位女性国家元首。这个“三无”女人,成功的嫁给了她的国家和人民。她,就是朴槿惠。40多年前,她的父亲朴正熙带领韩国人民创造了“汉江奇迹”,让韩国经济迅速腾飞,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40年后,女儿又接过这枝权杖,带领韩国突破危机,重振雄风。

  朴槿惠当选后,即释放出和平的信号,她曾经以平民身份访问朝鲜、会见金正日,并提出“信赖外交”和“均衡政策”,批评了前政府对朝的“阳光政策”和“强硬政策”,让民众看到和平的希望。

  她还提出“国民幸福”论,其三大核心课题是实现经济民主化、创造工作岗位和确立韩国福利政策。同时,她提出重振韩国经济的口号,承诺自己一定会让人民看到变化。

  一个一心只为国家、为人民的领导者,也一定会赢得人民的拥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励志   励志故事   爱因斯坦   华盛顿   福特   名人   真实   活动家   韩国   老头子   父亲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