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旧钞阅读答案

  《百元旧钞》这篇文章示出了中国部分掌权者以权谋私、欺压百姓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忧虑和批判,同时表现了百姓面对掌权者欺压的无力与无奈。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百元旧钞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您。

  百元旧钞

  小子,前边走,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胡说八道。男人指着男孩的鼻子说,男孩一声不吭。男人姓王名辉,是益民市场的管理员。男孩与男人长得有点儿像:一样的浓眉,一样的大眼,一样的高鼻梁,一样的厚嘴唇。

  在肉案前。

  唉哟,老王,您早。卖肉的张师傅远远地向王辉打招呼,又看一眼男孩,满脸堆着笑,老王,您真有福气,儿子都这么大了,一看就是一脸福相。您来得正巧,今天的猪肉好着呐,来二斤。说着,张师傅已割下一块精红肉,装入塑料袋,塞入男孩子手中。

  不是病猪肉吧?王辉一脸正色。

  哪能呐,自打上一次受了您的教育,我早改正啦。

  王辉从裤兜里摸出一张100元的钞票,这钞票已无棱无角,污迹斑斑,破烂不堪。张师傅接过钞票,装模作样地在钱袋里摸了摸,又将那百元钞票还给王辉,为难地说:老王,实在对不起,今天碰巧没有零钱,下次吧!

  好,下次吧。王辉哼了哼。

  在鱼摊前。

  卖鱼的是一对小夫妻,丈夫称鱼,妻子收钱,忙得不可开交。

  新鲜的黄河大鲤鱼,快来买哟。小伙子两手是水,满脸是汗。

  就那一条!王辉指着水里最大的一条鱼说,小伙子称了鱼,头也顾不得抬,随口说:不多不少3斤2两,每斤6元,19元2角,免掉零头,给下整数。

  王辉又从裤兜里摸出那百元钞票。年轻女人接过钞票,口里喃喃道:这钱也太破了,还能花吗?边说边找零钱。

  听到女人的话,小伙子心里一怔,抬起头,急忙从女人手里夺过钞票,陪着笑脸说:原来是老王大哥。兄弟有眼不识泰山,您来光顾小摊,是兄弟的荣幸,兄弟感谢不尽。今天碰巧没有零钱,下次吧。小伙子边说边将钞票塞进王辉的裤兜里。

  侄子念书费神,鱼头补脑,以后常来。说着又将一条鲤鱼塞进塑料袋。

  鲤鱼的尾巴一甩,水滴溅了王辉一脸,王辉狠狠地拍了鲤鱼一巴掌,愤愤地说:不受好气的东西,我让你不老实!

  小伙子惊慌的双眼望着王辉离去。

  在瓜摊前。

  哟,王大兄弟,来啦!卖瓜的中年妇女一脸和气。

  哪儿产的西瓜?王辉吐掉嘴里的半截香烟。

  河南瓜,刚上市。中年妇女边说边捡起一个大西瓜往男孩怀里塞。好小子,跟你爹一模一样,多喜人哟。又亲昵地摸摸男孩的头。

  王辉的手又伸进了裤兜,去掏那张百元钞票,中年妇女按住王辉的手说:这是哪里的话,大热天的,王大兄弟忙了一上午,也不正是为我们服务吗?吃个西瓜,应该。

  王辉和孩子走远了,中年妇女的脸上还挂着笑容。

  走出市场,王辉对男孩说:小子,这下看清了吧。我这张钞票,给人,都没人敢要。你小子,小小年纪不学好,胆大包天,竟敢伸手来偷。今天,谅你是第一次,就放你一马,往后好好学着点,像我一样,做个好人。

  男孩用心地点点头。

  11.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写男孩与男人长得有点儿像,作用是什么?(4分)

  12.本文的主人公是王辉,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除了正面描写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6分)

  13.文章最后说男孩用心地点点头。请分析男孩当时的心理。(4分)

  14.请探究一张百元旧钞在文中的作用。(6分)

  阅读答案:

  11.(1)推动情节发展,写两人外貌相似,为下文写别人误以为他俩是父子及最终真相的揭示做铺垫。(2分)(2)通过对比,强调他们表面上一脸正气,实质内心龌龊。(2分)

  1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衬托亦可,2分)。三个摊主对王辉的顺从、逢迎、巴结衬托出王辉以权谋私、欺压百姓(2分),小男孩(小偷)的形象衬托王辉巧取豪夺,其恶比之小偷有过之而无不及(2分)。

  13.男孩认为王辉说得对,接受了王辉的观点(认同,赞同等亦可,1分),他明白了只有像王辉这样掌握了权力才能以好人的形象毫无风险、轻而易举、冠冕堂皇地谋取私利。(3分,掌握权力、做官等1分,谋取私利1分,毫无风险、轻而易举、冠冕堂皇地等1分)

  14.(1)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是围绕这张百元旧钞展开的,一张百元旧钞贯穿全文始末。(2)是展现人物形象的手段,通过市场上没人敢收这张破烂不堪的旧钞,塑造王辉这个职权不大,却又经常借职务之便去贪小便宜、欺压百姓的小官员的形象。(3)揭示主旨,揭示出了中国部分掌权者以权谋私、欺压百姓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忧虑和批判,同时表现了百姓面对掌权者欺压的无力与无奈。(每点2分)

  河源中考满分作文:书到用时方恨少

  曾经,十年寒窗仅为一朝功名,《四书》《五经》孜孜不倦地研读,唐诗宋词夜以继日地吟诵,发榜之时,喜获升迁,一顶乌纱帽算是读书生涯的完结,心中还未免窃叹,此生足矣!

  殊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多数古人那种功利性的读书方式,吾实不敢苟同!读书若仅为功名,仅为升迁岂不令天下的读书人汗颜?

  罗素曾云:年轻人要多读些“无用的书”。不错的,这大概便是在倡导一种更为纯粹的读书方式,不为名利,不为升迁,仅为自我充实,仅为乐乎其中……

  人就应在这种叠加的快乐中变得有积淀,有底蕴,东坡即如此,身居高职未忘品咂诗书,贬谪黄州更加如饥似渴,读书,大概已成了这位大文豪人生的最大乐趣;游山玩水,自由自在,儒道诗书,日日品读。当“乌台”的余波散尽,千年的黄州闪射出奇异的光芒,人们的目光投向黄州,黄州的目光投向苏轼,苏轼的目光投向那奔涌的江水,一曲《念奴娇》便成了永恒。试想,若没有平日里的细心琢磨,没有心中的文化积沉,鲜活的江水岂能开启东坡豪放的诗情,而这大概就叫作厚积薄发吧……

  一个远远走来的苏轼足以给我们太多的启示,是啊,读书不就应该如此吗?忘却世俗的诱惑,忘却仕途的牵绊,独处于幽静之所,沏一杯香茗,悄然地关注着历史的冷暖,纵情地解读着世间百态,如此生活,岂不美哉?

  其实,由读书多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与追求,大凡心如止水,潜心思考之人都酷爱读书,而这类人又大多是为人所敬重的学者,他们所读的也绝非那类为生财升官做铺垫的书,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积累,茶余饭后漫无边际的涉猎,这其中所诠释的便是一种洒脱,乐观的人生节奏。

  是啊,书到用时方恨少,多读读那些“无用的书”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者,书,乃人类进步之阶梯,而所谓“无用”也只是狭义上的近指,就长远而言,那些眼下的“无用”终会派上用场的……

  假设这样一幅场景,一列奔驰的火车上,三四个人促膝而坐,谈天论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万物苍生,无所不谈。而你,孤独地坐在一旁,憋得面红耳赤却找不到说话的机会,或许平日的积淀在此刻方能显露无疑,这是何等尴尬……何等悔恨……

  因此,请切记,书到用时方恨少绝非一句空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教案   语文   语文相关   阅读辅导   百元   东坡   以权谋私   裤兜   钞票   小伙子   中年妇女   男孩   答案   兄弟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