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教案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教材简析
    《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范仲淹继承了孟子“乐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民本思想,又将其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有其深远的影响。范仲淹在表现这种抱负时,没有空发议论,而是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将叙事、描写、议论和抒情自然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这样一个基本构思:由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喜一悲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和“古人仁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记的意图。可以说《岳阳楼记》是层层铺垫、卒章见志的典范。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写作背景
    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而且它又地处“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滨。
    范仲淹受友之拜托,为岳阳楼作记,我们知道,范仲淹少时有大志,虽吃粥度日,仍苦读不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举进士后,曾带兵边塞,屡建大功,西夏称他“胸中有数万甲兵”,相戒不敢犯边。在朝廷中,他积极主张改革朝政,为当时着名的政治家。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锐意革新的有才能的人物,被人诬告“前在汪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宋史》卷三百三),于庆历四年(1044)春天,降官知岳州。作为一个封建文人,遭到贬谪,不能不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愤懑、颓丧情绪。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曾说:“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惟悼之叹,发于诗作,持为酸楚。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懒数场!”等楼修好后,他要痛哭几场哪!范仲淹深知这位平素“尚气,倜傥自任”(《宋史》卷三百三)的朋友的思想和性格,因此,担心他闹出事来,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此机会。现在,滕子京知岳州,两年时间,政绩卓着,“乃重修岳阳楼”,便驰书前往邓州请范代笔,属文以记胜。这样一来,范仲淹受朋友委托为岳阳楼作记,就成了规箴知己的绝好机会,同时,自己也在遭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之必要。于是范仲淹便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为抒发自己的胸襟怀抱,达到规劝朋友的目的。
    第一课时
    学习要求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
    注音
    滕  谪  属  衔  汤  晖  述  潇  骚  霪  霏  耀 
    樯  楫 摧  冥  谗  萧  澜  芷  汀  偕  嗟  噫
    3课文朗读
    要求(1)读得流利,读音正确。
    (2)读出句中停顿和语调。
    (3)读出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志趣。
    (教师组织学生自读后巡视,解答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
    诵读交流:比一比,看谁说的准。组织学生采用个人、小组、或男女生对抗等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4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156页
    第二课时
    学习要求
    理解词义,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解释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翻译课文
    方法:组织学生结合页下注释疏通文义,理解课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复述内容或者请学生一人问、一人译,或者一人读,一人译的形式。
    (附名句)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 属予作文以记之。
    3前人之述备矣。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7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在翻译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课后学习:巩固课文翻译。完成《练习册》课堂练习部分。
    第三课时
    学习要求
    梳理课文思路,把握结构,通过诵读体会语言之美和作者的情怀。
    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
    2、 梳理思路
    方法: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小组派代表发言。(提示:全文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3、精读品析
    (1)“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哪些异处呢?造成这些异处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览物之情”无异呢?
    (2)作者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为何“喜”,为何“悲”作者这种悲喜观是怎样提出的?
    (3)联系现实,谈谈作者的忧乐观在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4)根据你的积累,你能说出几个符合作者悲喜观的古仁人吗?
    4、课后学习  完成《练习册》p159 课后测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九年级语文   宋史   邓州   岳阳楼   忧谗畏讥   迁客骚人   西夏   课后   课文   议论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