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因的用法

  古文字,即古代的文字,在中国则特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还有蝌蚪文。古文中因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整理的古文中因的用法,欢迎阅读

  古文中因作为连词的用法

  (1) 于是,就

  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唐· 柳宗元《三戒》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2) 因而

  因以其伯。——《诗·大雅·韩奕》

  因使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古文中因作为形容词的用法

  (1) 亲,亲近

  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

  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

  (2) 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

  古文中因作为介词的用法

  (1) 由于,因为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2) 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

  (3) 从…出发 。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需物质)

  (4) 趁着;乘便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

  古文中因作为名词的用法

  (1) (会意。从囗( 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2) 同本义

  因,就也。——《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 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 江说是也。”

  (3) 原因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

  (4)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5) 机会

  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姓

  古文中因作为动词的用法

  (1) 依靠;凭借

  谁因谁极。——《诗·佣风·载驰》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因缘(凭借;依据)因赃假位(利用贿赂买得官职);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因依(倚傍;依托);因附(依附);因国(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

  (3) 沿袭,承袭

  殷因于 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 张衡《东京赋》

  (4)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

  (5) 连接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宋· 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6) 顺;顺应

  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

  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势,形势,这里指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象,动词,模拟。形,形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因便(顺便);因风吹火(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8) 相就;趋赴

  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教案   汉语知识   汉语常识   古文   后汉书   史记   本义   象形   大雅   列传   甲骨文   动词   形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