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铛》教案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二声部合唱发音练习曲(三度音程构成的二部连音练习一)。

2、歌曲:《铃儿响叮铛》

3、复习歌曲:《小白菜》

教学目标:

1、创设良好的音乐情景,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和歌曲内容,着重从意境上启发学生对歌词的理解。

2、    练习用气息支持唱好高音,并能掌握歌曲的节奏。通过听、唱、动等综合

音乐活动,充分感受歌曲的风格。

3、    培养学生在二声部视唱时,能注意音量力度的均衡及声部之间的和谐,注

意倾听其它声部的声音,使自己的声音融合于集体声音之中,使歌曲在演唱时达到和谐、统一。

4、    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能感受作品中优美的旋律和所表现的

内容,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课型:

综合课

教学课时:

总课时二节,本课为第一节。

教学重点:

这首歌曲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美国儿童歌曲的风格,以及表现出这首二声部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这首歌曲的难点是:第二声部的演唱以及b段中弱拍起拍处的歌词“冲”、“我们”、快”、“年”等字。

教学准备:

教室局部布置有雪景的地方,雪花纸片,教材图片(雪景、马车、雪橇滑板),

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铃、铃鼓、三角铁),

原声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樱花》的音乐进入教室。 

2、    师生问好。

发声训练:第3首

综合训练:三度音程构成的二部连音练习一

集体先练唱低声部部分,再练唱高音部部分。

注意:发音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歌曲:《铃儿响叮铛》

欣赏:学唱前,让学生先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的原唱,感受歌曲的风格。

提问:①、这首歌曲的作者是谁?歌曲的名称是什么?

②、全首歌曲有什么主要特征。它音乐特色是什么?它表现什么了内容?

③、这首歌曲的曲调的旋律是怎样的?它的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通过教室的布置环境与图片相结合,说出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气氛?

2、简单介绍歌曲的主要内容,了解歌词的大意,展示歌词内容的图片。

3、学习《铃儿响叮铛》。

①学习《铃儿响叮铛》的曲谱。

先学习视唱第二声部的曲谱,再学习视唱第一声部的曲谱。

要求学生带着活泼、愉快的情绪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旋律。

请学生用手打出相应的节奏。

②、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声音要明亮,音调要活泼。

重点指导:读准b段中,弱拍起拍处的歌词“冲”、“我们”、快”、“年”等字。

③、听教师范唱。

细心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音乐感情。

④、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琴轻声视唱低声部的歌词。

重点指导:先视唱第二声部的歌词,特别是弱拍上的歌词要唱准。再学视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学生普遍对第一声部比较熟悉)

⑤、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来演唱?三段乐曲在速度、节奏、气氛上有什么不同?

⑥、指导全班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声部有节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学生两声部合起来练唱,重点为低声部伴奏。

(三)、游戏活动:打击乐:《铃儿响叮铛》

1、      让学生倾听歌曲的原唱,说出歌曲中那些部分可以用打击乐器来表现?

根据歌曲的气氛情绪和内容,引导学生选择打击乐器。

引入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铃鼓等。

2、启发学生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双响筒碰铃、用来表现马蹄声,三角铁、铃鼓用来表现铃声、雪橇声。

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3、利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上台自由地表演,有的可以用打击乐器、有的可以自由跳舞、有的可以拿纸雪花飘扬。

(四)、请学生思考:在歌唱《小白菜》和《铃儿响叮铛》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

完整地欣赏歌曲《小白菜》的录音带,再与《铃儿响叮铛》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演唱方式做对比。

请学生自由发挥说出自己的感受。

并预先练习做课本第42页。

 第二节课复习课上完成练习。

(五)、课堂小结。

师生再见,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教案   幼儿园   幼儿园中班   中班   碰铃   双响   铃鼓   打击乐器   声部   节奏   歌词   学生   歌曲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