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仰止王本道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胡杨粗壮刚劲、生命长久、坚韧倔强。王本道作者的《胡杨仰止》写在大戈壁上,一片胡杨林,显得伟大而孤独,一片胡杨林,显得伟大而孤独。下面由品学网小编为你带来关于胡杨仰止王本道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胡杨仰止王本道的阅读材料

  ①中巴车在浩瀚的戈壁滩奔驰,映入眼帘的是望不到边际的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色彩。深褐是遍地的砾石,暗红是高低错落的红柳,灰黄是起伏流动的沙丘。那一片片的浅绿呢?请教身边的文友啊,是胡杨!

  ②利用一次旅途的小憩,我走进了附近的一片胡杨林。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在一片浑黄起伏的沙丘之中,突兀出现的一片胡杨林,显得伟大而孤独,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

  ③在林中,我细细地观察着每一棵胡杨,他们中高的五六米,矮的只有二三米,相互簇拥地生长着,棵棵都长得铁干虬枝,粗壮有力,就连每一个细小的枝杈都显得刚劲而凛然。那树干的树皮纵裂,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树冠阔圆如伞,叶子呈灰绿色,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与旺盛。胡杨林深处,我陡生一种肃穆,一棵棵胡杨那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形态,仿佛有了灵性。他们有的像龙蛇盘踞,有的像鹰鹊独立,有的像豹熊的背影,有的像骏马惊立,有的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恐龙、一只巨蜥、一条鳄鱼……啊!胡杨,这茫茫大漠造就的生命,浩浩沙风雕镂的塑像,给我提供了宽泛无际的想象空间。

  ④我似乎踏上了月球,萌生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胡杨林中,有的显然已经衰老了,树皮的褶皱高高地翘起,时光的足迹在她们身上显而易见;有的树干中心已成空洞,但伸展向四方的树枝依然绿意蓬勃;有的已经死去倒下了,但仍然保持着刚劲的躯体;还有的已被埋进了沙丘,但坚韧的枝枝杈杈仍然倔强地在地面上伸展着,顽强地固守着周围的一片沙土。细想起来,胡杨的奉献何止是“一生”?她经历的岁月这么悠久,足见它的根系扎得多么深,躯体和筋骨有多么坚硬。即使生命止息了,倒下了,她生命更多的部分仍然延伸在大地的深层!

  ⑤怀着肃穆与景仰,文友们又开始了新的旅程。我的目光依然搜寻着车窗外远远近近的胡杨。忽然我惊异地发现,视野中时常与胡杨同时出现的是一个个小小的“村庄”,只是房屋显得有些低矮,也没有炊烟、鸡鸣、犬吠。新疆的文友告诉我说:“那不是村庄,是少数民族的墓地。”茫茫大漠的十几天行程中,我所见到的这样的墓地准确地说应该叫墓群,实在比村庄还要多,与绿洲、河流、帐篷、牛群、羊群一道,构成了戈壁滩亮丽的风景。各民族长眠于地下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活剧,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拼搏过,燃烧过,奉献过,因此活着的人才精心维护着这些墓群,作为缅怀列祖列宗的一种方式。

  ⑥在新疆,维吾尔族称坟墓叫“玛扎”,哈萨克人似乎也叫“玛扎”,回族人叫“拱北”,蒙古人叫“敖包”,只是坟墓的形态各有不同。在荒凉的戈壁之上,我还碰到过十分眼熟的馒头一样的墓群,那就是生产建设兵团注的“十三连”。按照一个团的建制,本来只有十二个连队,兵团死去的人,便被戏称为“调到十三连”去了。“十三连”是清一色的土坟,没有鲜花,没有装饰物,只有周围几株胡杨静静地陪伴着他们。坟前一块简陋的木牌,写着亡人的名字和他们遥远的家乡:河南、上海、天津、山东……

  ⑦天空中有苍鹰在盘旋,中巴车继续向前疾驶着,一片又一片胡杨林在车窗外掠过,随之扑入视野的是一片片“村庄”。是,那不是村庄,是玛扎、拱北、敖包,是“十三连”。它们静静地躺在天山山麓博大的怀抱里,谛听着这片土地上长风的呼号,马达的轰鸣,欢庆的锣鼓。“村庄”中的每一个成员本该安然地歇息了,但是他们的脉动并没有停滞,像那一株株坚韧的胡杨,活着的时候不避艰险,不怕孤寂,不择壤土,即使倒下了,她的生命还在大地的深层中延续着……

  注:1954年10月,中央决定驻新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

胡杨仰止王本道的阅读题目

  1.文章开头描写戈壁滩映入眼帘的几种色彩,有什么作用?

  2.文章描写了胡杨的哪些主要特点?请整合③④两段信息,简要回答。

  3.(1)本文题为“胡杨仰止”,为什么又以大量篇幅写坟墓?

  (2)为什么特别点出新疆各族对坟墓的称呼,以及“十三连”简陋木牌上的家乡名?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首段最后两句,就“那一片片的浅绿色”设问作答,流露惊赞之情,起到了突出胡杨、激发读者情趣的作用。

  B.“我似乎踏上了月球,萌生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以夸张的笔法抒发感受,表现了戈壁滩的孤独、寂寞和荒凉。

  C.文章描写胡杨仿佛具有灵性的各种形态,为人们提供了广泛无际的想象空间,意在表明沙漠具有勃勃生机。

  D.末段写“村庄”成员谛听“长风的呼号,马达的轰鸣,欢庆的锣鼓”,讴歌新时期边疆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振奋。

  E.文章以“在浩瀚的戈壁滩奔驰”的旅程为线索贯串全文,抒写自己一路的所见所感,由物及人,思路清晰。

胡杨仰止王本道的阅读答案

  1.展现浩瀚戈壁的独特景观,交代胡杨特定的生存背景,为下文突出胡杨作铺垫。

  2.[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要注意把握住③④两段中关于胡杨的描写:“棵棵都长得铁干虬枝,粗壮有力,就连每一个细小的枝杈都显得刚劲而凛然”“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与旺盛”“一棵棵胡杨那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形态,仿佛有了灵性”“有的树干中心已成空洞,但伸展向四方的树枝依然绿意蓬勃;有的已经死去倒下了,但仍然保持着刚劲的躯体;还有的已被埋进了沙丘,但坚韧的枝枝杈杈仍然倔强地在地面上伸展着,顽强地固守着周围的一片沙土”。

  胡杨粗壮刚劲、明艳旺盛;奇形怪状,似有灵性;生命长久,坚韧倔强。

  3.[解析]:(1)回答本题,要注意把握住下列语句:“茫茫大漠的十几天行程中,我所见到的这样的墓地准确地说应该叫墓群,实在比村庄还要多,与绿洲、河流、帐篷、牛群、羊群一道,构成了戈壁滩亮丽的风景。各民族长眠于地下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活剧,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拼搏过,燃烧过,奉献过。”(2)要注意这篇文章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写胡杨,重在歌颂像胡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人。

  (1)坟墓与绿洲、牛群等共同构成戈壁亮丽的风景;赞颂像胡杨一样扎根边疆、奉献燃烧的墓中人。

  (2)有助于表现各族、各地人民共同开发建设新疆的伟大贡献。

  4.[解析]:B项,“洪荒”指混沌蒙昧的太古时代,从下文“时光的足迹”不难看出作者要借此表现胡杨在此生活的时代之久远,不是要表现“戈壁滩的孤独、寂寞和荒凉”。C项,错在“意在表明沙漠具有勃勃生机”,实际上“各种形态”仅是人们自身的想象。D项,“马达的轰鸣,欢庆的锣鼓”固然含有歌颂时代的意义,但文中主要表现的是胡杨即使倒下,生命仍在延续,借以歌颂胡杨精神永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教案   语文   语文相关   阅读辅导   大漠   枝杈   戈壁滩   刚劲   新疆   戈壁   坚韧   坟墓   村庄   答案   生命   胡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