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一年级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有关抗战的史实,理解歌词的寓意,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3.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和演唱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每周一,小朋友们都要举行什么仪式?都要唱什么歌?你知道歌中的含 义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师板书,生齐读) 师阐述国歌产生的背景(参照“题解”)。生激昂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血肉 国歌 奴隶 中华民族
长城 吼声 炮火 万众一心
2.教师检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血肉 国歌 奴隶 中华民族
长城 吼声 炮火 万众一心
(2)指名解词。
血肉: 本文指代身躯。
国歌: 见“自学课文”。
奴隶: 见“自学课文”。
中华民族: 民族,指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生理特点及共同生活
习惯的人群。中华民族,本文泛指中国国土上的中国人民。
长城: 本文指中国劳苦大众为赶走侵略者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吼声: 本文表示因看清敌人的本质而强烈不满。
炮火: 这里泛指敌人的疯狂进攻。
万众一心: 本文指中国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外国侵略者。
(3)齐读生字词。
(4)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
“奴”的左边写法,“隶”的下边写法,“族”的左右笔顺。
教育学生注意“坐势四决”:头摆正,身挺直,腿放平,脚踩实。
三、理清脉络
1.看图。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一,二部分分别讲的是哪一个“镜头”。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讲的是镜头一;第二部分讲的是镜头二。
四、精度第一部分
1.导读。
第一部分哪一个词语最能代表劳苦大众的心声?
2.讲读。
比较: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起来!
① ②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板书:起来 血肉筑成长城 (思想得觉悟) ]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组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齐读第一部分。
随着音乐伴奏,齐唱第一部分。
4.过渡:要想真正解放我们的国家,解放我们的劳苦大众,除了要有一定的思想
觉悟,还要在行动上干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1) 用钢笔描红。
提醒学生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写钢笔字的习惯。
(2)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话的意思。
2.课后作业
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
哥( ) 奴( ) 诚( ) 众( ) 吼( )
歌( ) 怒( ) 城( ) 从( ) 孔(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指导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第一部分。
3.第一部分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那么在斗争中该怎样做呢?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第二部分那个
2.理解课文内容。
(1)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诵录音,完成原文与含义的连线练习。
万众一心 亿万民众不屈不扰顽强战斗,直至
胜利
冒着敌人的炮火 不惜牺牲生命
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联合起来,团结抗敌
(2) 讨论:上述习题中,左右意思一样,课文为何不用右边的?
(4) 想象在前进的途中还会遇到哪些曲折。
[板书: 前进 万众冒着炮火(战争终胜利)]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男女生分内容读。
指名两学生分内容读
指名读
齐读
随着音乐伴奏,齐唱第二部分。
分组唱一,二部分。
齐唱<<国歌>>
三、总结全文
全文用凝炼形象的语言摄取了哪些镜头? 文章的目的何在? 我们今天的幸
生活是后来人创造的,但归根到底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你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国歌>>,唱<<国歌>>。
(2)阅读一个有关中华民族受苦受难,奋起反抗,艰苦斗争或勇往直前的历史故
事,读后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附板书: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奋起抗争: 起来 血肉筑成长城 (思想得觉悟)
勇往直前: 前进 万众冒着炮火 (战争终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教案   音乐   小学音乐   国歌   生字   板书   作业   长城   炮火   万众   血肉   课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