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3、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4、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珍爱世界和平。
学习难点: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知识链接:
1、背景了解
l941年,法西斯德国占领南斯拉夫,建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傀儡政权,对反法西斯人民实行残酷镇压,南斯拉夫政府被迫流亡国外。与此同时,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结成了统一联盟。1945年,南共游击队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赶走了德军,解放了南斯拉夫全境。本文是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苏联红军到南斯拉夫时所写的一篇战地通讯,写的是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是发生的一个故事。
2、关于通讯的文学常识
通讯也是新闻(广义)的一种,又叫通讯报道。它和消息有相同之处,且都要用事实说话,讲究时效等,但它和消息也有区别:
(1)在时效性上,通讯不及消息强;
(2)在内容上,通讯比消息更详尽更具体,要对所报道的事实作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报道,要表现出典型事件、典型人物;
(3)在篇幅上,通讯较长,而消息则相对较短;
(4)在表达方式上,消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而通讯则还可以采用描写、说明、抒情等;
(5)在语言上,消息多用概括性的语言,而通讯的语言更详尽、具体、生动、形象,比消息更生动,更具感染力。
预习导学
1、《蜡烛》一文的作者是___,___(国籍)作家。本文是一篇___(体裁),它与消息的不同点在于更具有___性和___性。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削去(  )    间歇(  )    腋窝(  )    瓦砾(  )    颤巍巍(  )
3、把文中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找出来,并写出你积累的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
课内词语:_____                                         _______;
我的积累:____________                                       
4、《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它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之间的战斗情谊,说明___,___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
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并梳理出文章的记叙要素。
复述课文内容:                                                           
记叙的要素:(时间)___     (地点)___        (人物)__     _  
(事件)_                                                 __
2、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体味作者准确的措词)
①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__出那些水。(舀、取、捧)
②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__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放、扶、抄)
③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__在老妇人的近旁。(打、落、炸)
(二)合作探究
1、课题解读
课文以蜡烛为题,有什么特殊意义呢?属于           表现手法。
                                                                          
2、揣摩语句,回答问题
①“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②“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③“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 她的结婚的花烛 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
                                                                          
                                                                          
                                                                          
3、领悟形象
①刻画老妇人形象都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找出例句加以分析。
                                                                         
                                                                         
②归纳形象:
                                                                         
                                                                         
4、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试从以下这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①事件感人
                                                                         
                                                                         
②人物感人
                                                                         
                                                                         
拓展延伸
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列举出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
两句诗(词)句:                                                                   
小说及人物或战役:
                                                                         
课堂小结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精神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当堂训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文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数着“一、二、三……”,其含意是指老妇人对____________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文中对老妇人身体状况作了怎样的描写?这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
                                                                           
                                                                           
3、战时后备役老兵对那两位小姑娘所讲的话中,让她们不要再笑的原因是什么?
                                                                           
                                                                           
4、文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怎么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八年级语文   南斯拉夫   蜡烛   苏联   红军   感人   形象   战争   消息   通讯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