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透纸背的意思是什么

  力透纸背的意思:

  ①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② 指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出 处

  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清·赵翼《瓯北诗千方百计·陆放翁诗》卷六:“(陆游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

  清·黄景仁《两当轩集·题赤桥庵上人画梅》:“笔端夭矫不可状,墨妙直与鸿蒙通;惨惨著花二三萼,力透纸背非人功。”

  文学小常识 有一部著作被誉为“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他是巴金的《随想录》

  近义词大笔如椽、笔力千钧

  反义词轻描淡写

  成语故事

  在中国历史有两个人,他们既是书法家,也是著名的将领,一个是唐朝的颜真卿,一个是南宋的陆游。

  颜真卿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的时代,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河北各郡大都被叛军占领,只有平原城因为颜真卿坚决抵抗,没有陷落。由于颜真卿在抗击安史叛军中立了大功,唐代宗把他封为鲁郡公。所以,人们又称他颜鲁公。在唐德宗时,因为不肯向叛军投降,叛军逼他自杀了。

  颜真卿不仅有刚强的性格,他写的字也雄浑刚健,挺拔有力,文章也写得很深刻。当时的人们都说: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意思是说颜真卿写得字遒劲有力。

  在南宋的时候,也有一位像颜真卿这样的人,他就是陆游。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浙江山阴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宋孝宗赵慎刚刚即位的时候,决心改变屈辱求和的政策,很想做一番恢复中原的大事业。

  公元1162年,宋孝宗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

  差不多过了十年,四川宣抚使王炎听到陆游的名声,请他到汉中的幕府中办理军务。陆游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陆游的上司范成大是他的老朋友,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却并不讲究一般的官场礼节。陆游的抗金志愿得不到实现,心里气闷,就常常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但是,一般官场上的人看不惯他,说他不讲礼法,思想颓放。陆游听了,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放翁”。后来人们就称他陆放翁。

  这样一过又是二三十年,南宋王朝又换了两个皇帝——宋光宗赵惇和宋宁宗赵扩,南宋王朝始终没有决心收复失地。陆游长期过着闲居的生活,他把满腔爱国热情寄托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韩侂胄担任宰相后,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北伐。这使陆游十分兴奋。但是韩侂胄的北伐,并没有充分准备,加上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使最后一次北伐又失败了。宋宁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杀害了韩侂胄,把他的头颅献给金朝,订立了屈辱的和约。

  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们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其中《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和所传颂。他书写日常生活的诗也有不少清新之作。明代文学家杨慎说:陆游的诗其纤丽之处似秦观,雄概之处似苏轼。清代诗人赵翼说:陆游的诗才气豪键,意境清新。他在写诗之前,构思精审,所写出来的东西,语句精炼,力透纸背。

  “力透纸背”这句成语,后来就常用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造句精炼,也用来说书法刚劲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教案   汉语知识   词语大全   力透纸背   王朝   中原   刚劲   爱国   叛军   幕府   南宋   屈辱   诗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