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典故是怎样来的

  才高八斗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用“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高超。

  【典故故事】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唐李商隐的《可叹》中有:“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唐徐夤的《献内翰杨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 等等。[1]

  【出处】

  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示例】陈国凯《代价》:“往往使人肃然起敬,觉得丘建中确实是 ,学富五车。左宗棠这人虽然 ,器量却不开阔。(唐浩明《曾国藩》)

  【近义词】八斗之才、才识过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等

  【反义词】才疏学浅、才疏志浅、才疏智浅、不学无术、耳食之学、目不识丁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教案   汉语知识   典故   建中   永嘉   京都   庐山   器量   形式美   目不识丁   南朝   诗人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