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我国互联网用户达3.6亿 宽带用户达9933万

XX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我国互联网用户达3.6亿 宽带用户达9933万
【背景材料】
11月3日举行的“XX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获悉,截至9月末,我国互联网用户到达3.6亿,普及率达到27.1%,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92亿,境内网站达到320万个,我国互联网发展已处于关键时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说,我国网络用户的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44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24亿户,移动电话7.2亿户。我国境内网站数达到了320万个,国际出口带宽达到了730g。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1.92亿,同比增长了62.7%。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表示,去年以来我国互联网保持了用户和市场规模的双增长。
  截至9月末,互联网用户将达3.6亿,普及率达到27.1%;宽带用户达9933万。互联网基础资源规模不断扩大,ip地址达到1.23亿个,为全球第二;cn域名注册量达500万,为全球第一。在市场规模方面,XX年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接近1500亿元,带动相关it、制造业、软件与数字内容业产值超过XX亿元。
【课标链接】
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知识链接】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3)辛亥革命:《民报》。④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4.通俗性报刊特点:(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2)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3)根据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专门分工。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1)问世:20世纪20年代初。(2)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3)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电影:(1)发展历程: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2)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3)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4)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
3.电视:(1)问世:20世纪30年代。(2)发展过程: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②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③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3)现状(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热点训练】
1.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可证此论的史实是
a.奏报(章)    b.唐代邸报     c.明代京报     d.《昭文新报》
2.近代中国由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
a.《昭文新报》  b.《中国丛报》 c.《万国公报》 d.《新民丛报》
3.19XX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记录片是
a.《定军山》      b.《万家灯火》    c.《难夫难妻》      d.《一江春水向东流》
4.中国首次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
a.《难夫难妻》      b.《渔光曲》    c.《十字街头》      d.《风云儿女》
5.下列著名新歌剧题材反映两广革命斗争的是
a.《洪湖赤卫队》  b.《江姐》   c.《红色娘子军》   d.《白毛女》
6.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是
a.北京电视台试播     b.中央电视台试播    c.上海电视台试播   d.全国电视网“村村通”
7.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8.下列现象在中国近代最早出现,其先后顺序是
①近代报刊  ②西式建筑   ③中国人的西菜馆    ④电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9.下列符合近代化报刊特征的是
①以新闻为主要内容                 ②以言论为主要内容    
③以铅字印刷为主要编排方式         ④以泥活字印刷为主要编排方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XX年上半年中国国内互联网用户数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1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XX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XX年
报纸总印数(亿份)  246.8 211.3 263.3 318.4 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280799 647762 2332164 2931682 3381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38056 91572 383513 526483 585007
互联网用户(户)   7213 3014518 9021717
请回答:
⑴分析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你能分析其原因吗
⑵大众传媒的两极影响是什么?
⑶有益的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12.中国近代以来报刊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哪一类报刊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c 6.a 7.d 8.a 9.b 10.b
11.⑴速度最快的是互联网。互联网可以高速互动,双向传受,传者和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人们上网可以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⑵消极影响是混淆视听,让人获取错误信息,导致错误事务甚至对社会不安。积极影响是正视舆论导向,使人们获取正确信息,从而对事务作出理性的决断。⑶有益的大众传媒对社会给予了正确的导向,给人们注入了精神动力,从而获得正确的指导思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西方文化亦传入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他们先后在中国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
在西人办报热潮的推动下,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与新闻、商情、政论性报刊相比,通俗性报刊更能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教案   政治   高中政治   高三政治   北京电视台   我国   用户   热点   大众   广播电台   中国   时政   近代   报刊   国人   学科   报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