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教子心得:我儿子吃亏了

这天中午,我正在厨房做饭,儿子哭着回来了,一问才知道二楼邻居家的孩子故意把他绊倒了,额头上起了个大包。丈夫见了儿子额头上的紫血包,又心疼又生气,责怪我把孩子教得太老实了。其实,我又何尝不心疼不气恼呢,可是,这种事是难免的。孩子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强欺弱,大欺小是常有的事。他们吵架大多是因为抢夺东西,或是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弄坏而引起的。孩子们就是在吵吵闹闹的过程中,不断地矫正各种行为,逐步互相适应,学会较好地与他人交往。从这个意义上说止:孩子吵架、吃亏受欺负都是他们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所付的“学费”。实际上,大多数孩子在吃过几次亏、受过几次欺负后,都会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少吃亏、少受欺负。

因此我认为,家长大可不必为孩子吃亏受欺负而过分焦虑,  也不应为此把孩子关在家里,或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做“保护神”,更不必为此大动肝火。有些家长因孩子吵架而导致大人之间、邻里之间不和睦,这越发犯不着,岂不知孩子们今天吵过,明天又和好如初了。平时,我常常教育孩子不要抢夺别人的东西,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你可以批评他,不可以打人骂人。但是,由此往往会出现孩子不打人家,而人家总是先打他的情况。对此,  我丈夫认为,对那些攻击性强、一向欺负别人的孩子,应该给予必要的还击以自卫,否则等于是在助长对方的霸道行为。孩子的自卫行动可能比老师、家长的口头教育更有效。

    其实,丈夫的话不无道理。但我以为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  在孩子听来就变成“你可以打人”,因为他们还难以准确识别、  判断“一向欺负人的孩子”,而且他们人小力弱,可能招致更大的吃亏。再者就是如果常受这种“自卫教育”,则可能出现自卫过度而打伤对方的事故,而且还可能使本来攻击性不强的孩子也变得好攻击。还有的家长把攻击性与竞争视为一回事,容忍、鼓励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他骂你,  你就打他广“他打你一巴掌,你要还他两巴掌!”这就不仅仅是自卫了。要知道,攻击性强、霸道的孩子看起来占了便宜,但他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不受小伙伴欢迎,不能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而儿时攻击性强的孩子到成人后多半也富攻击性;儿时不良的伙伴关系也可能导致将来的过失、犯罪行为及其他方面的无能。而这些并非是家长的初衷。·

    当然,对孩子是否一味进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种君子式教育也值得探讨,正如有的家长所担忧的,孩子皮肉吃亏不说,还可能由此促成孩子懦弱、退缩、缺乏独立和自信等不良个性。  因此,我认为,根据学龄前幼儿的身心特点,道德品质教育应针对具体事例进行,着眼点应是逐步提高孩子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是非辨别能力,教育重点应放在制止孩子的主动攻击行为上。在处理孩子吵架和纠纷时,成人应首先弄清楚事情的起因和整个过程,随后耐心地给孩子们分析谁对谁错,对在什么地方错在哪里,  还要指出应该怎样做才对。批评的重点应是主动发生攻击性行为

的孩子,而对因被攻击而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只要情况不严重,  可采取不批评的默许态度。否则,对儿童的独立性和适度自卫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我也并没有因为儿子受欺负而限制他独自下楼,因为儿童也是在冲突、挫折和面临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需要得到成人最少干预下的与伙伴交往的机会。成人过多干涉可能延缓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但成人明智的干预能帮助孩子们减少冲突,  更好地互相合作。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教案   幼儿教育   育儿观念   家长   教子   攻击性   性行为   吃亏   成人   批评   丈夫   心得   东西   能力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