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路径》的教学反思

  虽然是第四次教《最佳路径》,但是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课前还在反复阅读课文,推敲教案,修改课件。

  当我读到课文第二自然段时,“焦躁”一词跃入我的眼帘。我忽然觉得这里大有文章可做。于是,我在自制课件里插入一张新的幻灯片,上面是三句话:A 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十分焦急。B 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更加焦急。C 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更加焦躁。(其中第三句是课文中的句子。)

  品读课文的环节,我请学生仔细读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的异同。孩子们果然有眼光,不仅看得准,而且讲得好。先比较“十分”跟“更加”,再比较“焦急”跟“焦躁”,犹如剥笋般,把原文中最鲜嫩的那部分逐渐展示在人们面前。当乐乐同学说出:“‘焦躁’这个词跟前面的‘大伤脑筋’是呼应的,愈发让我们读出格罗培斯在设计路径过程中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他很伟大。”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笑了,为孩子们的精彩!

  紧接着,我还是抓住“焦躁”这个词,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过焦躁的时候吗?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当孩子们说出常人的`种种情形后,我话锋一转:“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格罗培斯是如何面对这一切的。”很自然地引入了下文的学习。

  学完课文,我依旧紧紧抓住“焦躁”一词,引导孩子们感悟:当我们遇到难题,因为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焦躁时,应该怎么办?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径是什么?这样,孩子们对课题《最佳路径》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在无意中接受了一次关于成功学的心理辅导。

  语文,不仅仅是语文。一切皆来自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路径   大有文章   电报   焦躁   课文   这个词   焦急   课件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