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二上《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文章虽然短小,却极富感染力,足以激发学生足以激发学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成为见多识广的人”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时间2课时写字安排在第二课时,这里主要说第一课时所采用的教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本课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针对二年级孩子的这一特点,我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用以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以达到让学生自主走进文本,主动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

  以孩子为主体,重视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得知识,在求知中获得趣味,在实现孩子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过程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孩子的一种生命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运用词语。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积累词语的兴趣;体会青蛙傲慢的语气。从而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要看得长远。

  教学方法

  以孩子为主体,重视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得知识,在求知中获得趣味,在实现孩子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过程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孩子的一种生命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动物朋友来我们班做客啦!同学们看看是谁?(教师出示青蛙 小鸟图片)想知道他们一见面都说了些什么吗?请看动画片《坐井观天》

  2、板书课题、解题、

  现在你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吗?“坐井观天”呢?是谁坐井观天?

  3、出示井的简笔画,介绍:井的底部叫井底,井的上部叫井口,井口的边缘叫“井沿”。 谁能把青蛙和小鸟贴到正确的位置?

  教师简介:一只青蛙坐在井底,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

  4、师: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呢?(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这件事。)

  二、自由读课文,用——画出青蛙的话,有~~~~画出小鸟的话

  三、指导朗读,读中理解课文

  1、大屏幕出示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青蛙:你从哪儿来呀?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①谁来读青蛙的话?注意末尾的问号应该读什么语气。

  ②小鸟是怎么回答的.?谁来读小鸟的话?

  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并且加上适当的动作。

  师:一百多里,那可是五万多米呀,如果让你们不停地走,也要走上一天一夜呢!你怎样读这句话,让人一听就知道很远呢?

  ③师:小鸟飞了那么远的路,他都飞过哪里,看到过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仔细观察,练习用“小鸟飞过哪里,看到什么”说话。出示课件:小鸟飞过高山 、大海、田野、城市、公园。

  师:小鸟飞了那么多地方,看到了那么多事物,真是一只见多识广的小鸟啊!(板书:见多识广)

  小鸟见多识广,青蛙相信他的话吗?请看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2、大屏幕出示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

  ①同桌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注意末尾不同的标点,它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指名分角色朗读,指名表演读。

  ②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自以为是

  ③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④比较句子的语气。大屏幕出示: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自读,想一想意思一样吗?

  既然都一样,作者为什么用上一句而不用下一句。上一句好再哪里?带着感情大声读一读。

  学生回答:下一句更能表现出青蛙骄傲自满的样子。

  ⑥带着这种感情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动作表演读。指名动作表演读。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的再现课文。

  3、大屏幕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思考:青蛙和小鸟都笑了,他们的笑容一样吗?想法一样吗?

  指名分角色表演读。

  ②现场采访刚才表演读的几组同学:

  小青蛙,你笑着跟小鸟说话的时候,心里是指名想的?你听了它的话心里是什么感觉?

  师:千万别生气,让谁生活在井里都会说出和青蛙一样的话来,不信你也倒井里去看一看吧!把这当一口井(把书卷成筒),把看到的告诉大家。

  ③同学们都做这个实验看一看。

  师:是啊,通过这个纸筒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很小很小,放下纸筒我们得视野就会变得很大和大,这就是井底之蛙的真实感受。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吗?

  ②指名说一说。

  5、教师总结成语意思。

  四、朗读课文,来感受一下小鸟的见多识广和青蛙的自以为是。

  ①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读作者的话。

  ②老师读作者的话,同学分两组分别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五、续编故事,发展想象

  1、最后,这只井底之蛙被小鸟说服了吗?课文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这就要求聪明的你们动脑筋思考,看看谁能想出最精彩最与众不同的答案来。先动脑筋想一想,想好了小组内交流。

  2、有把握了把自己的结局告诉大家。

  六、角色表演,情感定位

  孩子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表演后孩子评议。

  2、召开新闻发布会,小记者采访跳出井的青蛙,让青蛙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采访结束时小记者把自己想说的话对青蛙和孩子们说说。

  (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和采访的形式,给孩子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让孩子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六、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1、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两个小动物。一个是自以为是的青蛙,一个是见多识广的小鸟,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2怎样才能成为见多识广的小鸟?

  3、教师小结:是啊,只要同学们向小鸟一样,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人。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青蛙 只有井口那么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   井口   见多识广   无边无际   课文   小鸟   青蛙   角色   孩子   知识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