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反思范文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游记散文,其中既有许多科学性描述,亦不乏优美的描写。如何在这课的教学活动中,合理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我努力作了一些探索。

  一、摈弃传统,合理设计。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篇老教材,如何运用好老教材,体现课改精神呢?设计这节课时,我意图摈弃传统的知识灌输,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并由此提升学生的感知和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结构后,我直奔重点,品读课文,深入学习,解决作者“为何说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是一件难得的快事”这一教学重点、难点。然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学习其它的、较易掌握的死海知识。这样,使整堂课重点突出,时间充裕,训练到位。

  二、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感受。一是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的心情。如在教学“躺在波浪上读书,并感到是难得的快事”一部分时,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散读、全班交流读、齐读、引读、配乐读……这样读读看,那样读读看,在朗读中逐渐感悟,逐渐加深理解。这既是一种语感的培养,又是一种语言的熏陶。

  二是通过想象训练来感受躺在死海海面上的舒服自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们是最富于想象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想象说话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这篇课文中,有些内容比较适合启发学生再造想象,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教学中,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朗读,同时脑海中浮现作者躺在死海的海面上的情景,想象细浪会在我的耳畔絮语些什么?学生众说纷纭,思维活跃。通过想象,学生理解了作者躺在水面上舒服自在的感受。

  三、活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效果。

  用活多媒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是我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标。在本课的多媒体设计中,有几处可说是运用得恰倒好处的。如:死海地理位置的逐步展示,让学生对死海的地理位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死海附近地形剖面图,让学生轻松、直观地了解了死海被称为“世界的肚脐”的原因……

  虽然这本教材教了好几遍,但每次教学之后,总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本课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语文基础的训练,而容易忽视品词品句。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在这点上,感觉没有到位,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做更进一步的品读。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进行钻研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死海   波浪   快事   絮语   耳畔   课文   教材   作者   知识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