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柳教学反思

  今天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教学《咏柳》。

  《咏柳》这首诗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与诗人的另一首《回乡偶书》一样,都是千古传颂的精典之作。

  《咏柳》这首诗对学生来说已经比较熟悉,背诵已是不成问题。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是非常顺利,学生摇头晃脑的,颇有点味道。但是,到了每一句诗的解释,特别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的时候,就卡壳了。到这一环节,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去探究,我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进行合作。孩子们除了书下面的注释,还拿出《词语手册》及《跟我学语文》等工具书来查。当汇报时,他们大多只是按照诗句的顺序,生硬地连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让听课的老师也忍俊不禁。

  古诗的写作手法跟我们平常的语言有许多不同,倒置现象较多,有时甚至要先解释最后的词句。孩子们刚刚接触,难免闹出笑话。我不厌其烦。最后,大多数的`孩子都能用自己的话说得出来了(当然不可忽视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不会说的)。

  本课的教学,我意在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让孩子们通过现有资料去理解古诗,不懂的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解决。同时,结合插图感受春天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特点,我自己认为是平平淡淡的,是朴素的,也是扎实的。

  课前备课时,从《名师同步教学设计》中,看到了特级教师杨屹的教学设计,甚为欣赏。但我清楚得知道,凭我的水平、凭我班的孩子,却是很不适合,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古诗   勃勃生机   柳树   诗句   手法   诗人   环节   春天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