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默写题简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
    背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直接型默写题
    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又称“机械型默写题”,它要求考生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是出上句对下句,出下句对上句,或是出两头写中间。这是难度最低的一类题,也是各区中考中都出现的题型。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2003年北京市中考题)
    二、理解型默写题
    这一题型在默写题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它的难度要比直接型默写题稍大些,灵活性也强一些。因为它把从前死记硬背的检测方式深化了一步。考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原文,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但它的答案仍具有唯一性。
    例:《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宠辱不惊”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2002年朝阳区中考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概括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条件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001年西城区中考题)
    三、迁移型默写题
    这类题是新出现的题型,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它将课内外的诗文积累联系起来,由内引外,注重迁移,更注重考查的灵活性、综合性。考生只有具备一定知识的储备量时,才能从容不迫。这类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例: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2001年东城区中考题)
    例:“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邑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2002年东城区中考题)
    四、运用型默写题
    重在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默写题亦然。只有在灵活运用中才能真正检验出对所积累内容的理解。运用型默写题多设置具体的语境,需要考生借助联想,在积累的仓库中搜索出恰如其分的语句填入其中。这类题重在运用,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体,因有语境的限制,其答题范围也往往是有限的。
    例:这次分手,我们再见面的机会也许微乎其微,但是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又何必在乎山水之隔呢?(用初中教材里学过的诗句填空)(2001年朝阳区中考题)
    例:朋友分别,如果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行,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杜少府三任蜀州》中的诗句“,”来表达一种豪迈情怀。(2001年石景山区中考题)
    五、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这类题注重考生的情感、态度,重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考查他们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这类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凭考生自己的喜好在诗文中选择语句作答。这类题更具有开放性和主观性。
    例:你在课内或课外一定学过或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句,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2002年石景山区中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这一题型会帮助青少年在记忆力的鼎盛时期为自己建造起民族语言文化的金字塔,并受益终生。
    语言运用题
    运用语言是学习语文的根本。近几年来,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新活的运用题型,从不同角度考查了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让考生解答好这类试题,笔者从以下角度精选了一些题目,望同学们通过训练后能触类旁通。
    一、情景说话型。(说话要因人而异,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1、当你家因建房而影响别人的行走时,你应该对正在为此事而抱怨的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三(1)班的教室门前被邻班同学倒了一堆垃圾,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对此发表看法。同学甲气愤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乙按捺不住报复的情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身为初三(1)班的班长,听到这些议论,为了维护环境卫生和班级之间的团结,便劝导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位主人请客,约定时间就要到了,但只来了三个客人。主人很着急,便自言自语道:“怎么回事,该到的都没有到。”三位客人一听此言,很不高兴,便各自找借口走了。尔后,其他客人陆陆续续到齐了,但不见前三位客人返回,于是主人伤感地对客人们说:“不该走的又走了”结果,客人们在宴席开始不久,纷纷找借口告辞了。主人感到非常地尴尬。
    (1)为什么先到的和后到的客人都纷纷提前告辞?(3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主人,该怎么说,才能把客人留住?
    对先来的客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
    对后来的客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字以内)
    4、王大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阿姨说:“大明,你真可爱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1)你听出赵阿姨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王大明,应该这样回答赵阿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答题。
    (1)北京奥运申办成功,请你用一句话描述你得到这一喜讯后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考后,你被理想的学校录取,亲戚朋友到你家来向你表示祝贺,你对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的同学送给你一张足球比赛的入场券,约你一同去看,你却因故不能前往,你应该怎样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面道路正在施工,给您添麻烦了,请绕道行驶。
    2、真不像话,真是损人利己;把这堆垃圾扫到他们门口去;算了,我们把垃圾扫到垃圾堆里去,请他们班主任在班上强调一下就行了。
    3、(1)由于主人说话指代对象不明确,客人都误以为自己不受欢迎,因此纷纷告辞。
    (2)你们按时来,我很高兴,请稍等,其他客人很快就到。人已基本到齐,我们开始吧。
    4、(1)你把我的被单弄脏了。(2)对不起,我以后注意点。
    5、(1)我仿佛觉得中国一下子成为世界的焦点,心情变得更为开朗。(2)如果没有过去你们对我的鼓励与帮助,便不会有现在的我,谢谢诸位!
    6、听说这次球赛将会十分精彩,只可惜我人事不能与你同饱眼福,谢谢你!
    二、概括归纳型。(听话要听懂其主要意思,读文章也要能提炼其主要信息。)
    1、阅读下列三则材料,从各个材料中分别提炼出一个观点,再归纳出一个总观点,并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
    (1)蒲松龄的自勉联蒲松龄从小就刻苦学习,极富才华,可是多次应试,却榜上无名。他把满腹忧愤化作一腔激情,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以自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并没有因考场失意而消沉,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名著——《聊斋志异》。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名高考落榜的高中毕业生,来到武汉市的一个老知识分子家中当保姆。她除了干家务外,还利用空余时间向两位老人学习日语。两年后,她考取了留日公费生,东渡日本深造。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迪生花了整整十个年头,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实验,发明了蓄电池。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三则材料的总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几个材料,可以证明什么观点?根据平时积累,再补充一个类似的论据。
    (1)马克思辛勤劳动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终于完成了巨著《资本论》。(2)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从十二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搜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受宫刑后,身心遭受到巨大摧残,但他矢志不移,勤奋写作,终于完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勤奋劳作,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浮士德》。(4)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在数学道路上勤奋攀登,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证明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似的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材料,写一则一句话新闻(要求用单句,不得超过60字)。
    (1)参加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代表认真听取了李鹏总理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的说明》。(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表示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继在上海、青岛、大连、杭州开办多家建材连锁超市后,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商百安居日前又将建材连锁超市开到了深圳;并计划以深圳市场为中心挺进中国整个华南市场。与此同时,欧洲第二大、德国最大的建材商欧倍德也加快了向中国市场进军的步伐,在抢占了无锡、上海市场后,近日双方计划在
    广州市场“跑马圈地”。已在上海安营扎寨的美国最大建材超市THEHOMEDE-POT也有意将市场的触角向南北延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有志者,事竟成。(2)勤奋,成功的钥匙。(3)坚持不懈,必能成功。(4)有志者,事竟成。
    2、“花费的时间越长,取得的成绩越大”或“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取得丰硕成果”(所补的论据能证明此论点就行)
    3、六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4、海外建材巨商正加速抢占中国建材市场(或海外建材商正加速抢占我国建材市场)
    三、修改指正型。(能对错误的表述进行更正,表明自己对语言能正确运用)
    1、在中日排球赛上,中国队大获全胜,但在发布新闻时,由于校对错误而将标题排印成了“中国队大败,日本队再次捧回金杯”,请你在改动最小的情况下把这个标题改正过来。
    2、一旅客在列车上,不慎丢失了所带的全部现金,其他旅客见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给钱,有的送食品,一通迅员报道时所拟的标题与古诗句“相逢何必曾相识”仅一字之差,请写出该标题:
    3、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两处错误。
    国庆节那天,我班举行了一次“祖国万岁”的演讲活动,校长也参加了。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演讲会上高潮迭起,掌声不断,(A)气氛非常热烈得很。特别是班长的演讲,博得全场一片喝彩声。(B)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1)A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一个歧义句,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请在横线上对其进行改写,使歧义消除,并将它的这两个意思分别表示出来。
    他要烙饼。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教案   汉语知识   汉语常识   石景山区   题型   诗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勤奋   考生   客人   主人   观点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