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优秀教学反思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春日偶成》教学反思。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下的。在教学这首诗时,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从诗的题目入手。

  在上课开始,引领学生抓题目的中心“偶”字,知道了此首诗是作者在郊外游玩,陶醉大自然之中,触景生情写得。同时联系其他诗人在游山玩水时由于意兴所至,往往是佳作传诵久远,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是因李白的“情”到深处才有感而发。所以这样发自内心的声音才会更打动人。这也正是“偶”字的妙用。

  2.抓住诗的“眼睛”。

  作为一首古诗来讲,要让一位学生都能知道这首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任务并不难。可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古诗,那就很难。于是我试着从诗眼入手,学生能抓住诗的`眼睛“乐”字来学习本首诗就相对的要容易些。首先是让学生找哪些美景是让诗人乐在其中的,“云淡”、“风清”、“花”、“柳”、“川”,教学反思《《春日偶成》教学反思》。就是这这样风和日丽的日子让作者沉醉其中,就连路人也是笑他偷闲出来玩耍呢。

  3.课外扩展。

  由于这两首古诗都是有关“春天”,所以布置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春天”的诗,于是在课上,我也把朱熹的《春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祖国的文字魅力,特别是古诗文的学习。

  总结了这节课的大概思路,觉得这首诗的教学还可以从两首诗的联系入手,同时要从多方角度去引导学生诵读这首诗,比如是想象诗歌诵,比如是想象写话,同时还可以插入有关春天的视频介绍,要多方感官去沉浸和体会作者的“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春日   意兴   触景生情   古诗   李白   课外   诗人   春天   优秀   作者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