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传达的》教学反思范文

  《声音是怎样传达的》是小学科学四上声音单元中的第三课,是在同学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发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同学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达以和认识声音的传达离不开物体。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同学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达的认识,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就觉得学了很多东西,是的.,要上好一堂课是需要精心锻炼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争取更多的机会,趁着年轻,好好地学习,以便更早地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静下心来想想,有得有失,在这里结合科学老师们给我的建议谈谈自身缺乏的地方。自身平时没有注意到教学用语,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用语方面应该比较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的结构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过程之间衔接语言用得不太好。

  其中在数据分析的时候,分析不到位,应该把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数据,而其中又有些数据比较雷同呢?是因为误差的存在,导致这么多的不同,而误差又有很多种,比方线没有拉直,听筒的关系,或者有噪音,或者资料有损坏等等多种原因,有的数据出现的次数多,大概就是因为它的传声效果比较好的缘故。

  同学的回答非常精彩,但是点评不到位,应该用多种形式的语言多激励同学。充沛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在拓展的过程中,教会同学学会尝试,巩固运用。教学时,通过师生协同活动,启发同学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尝试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同学学以致用,巩固和掌握科学概念,发展同学智力,激发探究科学的情趣。通过设置情景,褒扬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同学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在教学中,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自身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加以运用,巩固提高。

  总之,本课时教学让同学掌握一些操作,观察,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综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养了同学实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讲练结合,使同学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让同学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传达   声音   学以致用   误差   充沛   同学   语言   科学   知识   数据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