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丑菊》教学反思范文

  倾听学生的发言,引导有效生成。

  师生互动过程描述。

  《丑菊》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寓理于物的文章。在组织教学时,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感悟课文。然而在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汇报朗读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生1:我喜欢的句子是“我又耐心地……美丽。”

  生2:我喜欢的句子是“最让我欣赏……太阳转。”

  生3:我喜欢的句子是“谁给它……美。”……老师,我有个疑问:课文中的丑菊是娇小的、美丽的,但课题为什么称它为“丑菊”?

  学生能提出这么好的问题,我感到很意外。停顿了片刻,我说:“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在课文中解决。”当我上到一半时,猛然间觉得自己放弃了一个促进有效生成的契机。

  反思:

  课后,我和听课的寇老师交流了这个问题,她和我一样,也觉得失掉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的确,教师、学生本身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源,在互动时生成着教学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都是很好的资源。如果当时我能放弃了原有的问题设计,而以学生提出的.问题“课文中的丑菊是美丽的,但是题目为什么说是丑菊呢?”作为小组学习的焦点,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依据进行分析、阐述理由。我想学生会深入到文本,进而寻找答案,从而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是我却让这良好的生成契机在之间掳走了。

  语文课堂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呈现出多变性和灵活性。我想教师如果能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住契机,就能促进有效的生成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课文   下册   契机   四年级   句子   师生   文本   小组   老师   美丽   喜欢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