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教学反思范文

  我今天执教了课文《井底之蛙》,《井底之蛙》是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井底之蛙》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使学生正确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是一个重难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体验青蛙的小快乐及鳖的大快乐,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及独特的感受感悟寓意。

  课标还指出:在口语交际中,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文明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相互交流。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在这一课中,适时地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景,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展开口语交际练习,同时不着痕迹地感悟寓意。因此,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为了更好落实我校“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我对本课教学的教学设计构想是: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以读促悟为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学习课文的方法。根据这一设想,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下面我有侧重地作个解说: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四年级孩子认知还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段FIASH动画,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用最简练、最完整的句子告诉大家故事的主要内容。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四年级初始训练质疑的最佳时机,于是在课初便潜移默化地渗透。通过初读课文,知道小青蛙开始认为自己住的环境是世界上最舒适的地方,所以夸耀自己的生活;后来听了东海之鳖介绍大海之后,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自己的井底真的不值一提,非常渺小。围绕夸耀和渺小你能提个问题吗?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三)、提出教学目标。

  (四)、自主、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在浅井中的生活。

  2、了解东海之鳖说的大海的景观。

  此环节中,体会小青蛙的盲目自大是个难点。在学生体会小青蛙的快乐,品读描写快乐的语句时适时追问:“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中的“这里”指哪里?于是出示井的剖面图,学生恍然大悟:原来青蛙引以为荣夸耀的就是一口小小的水井,进而自己感悟寓意,使得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变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五)、当堂训练,口语交际

  东海之鳖对生活在浅井中的小青蛙说:“我生活在海里真快话!……”生活在大海里到底有哪些快乐?我就是生活在浅井里的小青蛙,东海之鳖你能向我说说生活在大海里有哪些快乐吗?(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井底之蛙   探索者   东海   课文   寓意   渺小   青蛙   能力   快乐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