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文的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整堂课教学下来,我个人认为自己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

  1、能够带领孩子入情入境,让他们走进大松树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

  在导入部分,我就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在教学中,我又运用孩童般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拓展与生成:“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什么呢?也许是太阳、白云、大山等,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在课堂的尾声部分,我试着让孩子们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在走进小松树内心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文本的教育意义。

  2、指导朗读较为深入,能够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特别是在指导第二自然段朗读时,在突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时能紧紧抓住关键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能够把这些词语放进具体语境中去朗读和感悟,并能讲究一定方法。如在理解“很远很远”时,我故意读成“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你呢?”,让学生去体会“你觉得这两个词语放在课文中哪一个更好呢,自己读读试试看?”让孩子在读中体会,在比较中感悟。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

  1、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有点单一。老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激励作用,对回答好的学生,老师应该大加赞赏,促使孩子积极的思考,大胆的发言。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慢慢的改正。

  2、学生对课文的表演不是很积极,很大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表演,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3、对学生的回答容易担心其他孩子没注意听,进而重复学生的答案,浪费了时间。

  进步是有的,不足也存在,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丰富教学经验,获得进步。

  4、有些教学语言还需规范,在范写时需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力求把每个字写得更为美观。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扬长避短,争取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松树   课文   放进   自大   词语   语言   老师   孩子   地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