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的教学反思范文5篇

  《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导学案,并围绕导学案进行教学。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扁鹊治病》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扁鹊治病》的教学反思范文(1)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通俗易懂,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体会。

  教学时我分三步实施。

  一是课前质疑“扁鹊是一位名医吗?”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阅读文本,寻找自己的答案。这个问题,学生理解非常到位。

  二是以扁鹊三次劝说蔡桓公治病为主线,通过研读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揣摩两个人物的不同心理,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让学生先找出描写蔡桓公和扁鹊表情、神态、动作的词句读读,然后让他们通过这些描写想象蔡桓公和扁鹊的心理活动。通过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使学生能更深入的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崇高;体会蔡桓公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以达到明理。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学生贴近文章,在表达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同时还能从中感受到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蔡桓公讳疾忌医和固执己见,为明理做铺垫。

  不过,在朗读训练时,对文中人物的语气把握还稍有欠缺。朗读的基本形式能够达到教案的设定环节,但是在学生回答并且指导读的时候还有些牵强,显得不是那么自然。

  三是联系生活体会寓意。理解寓意是学习寓言的灵魂,能把寓意不着痕迹又水到渠成地理解透彻并有深刻感悟是完美教学的目标。本课的寓意揭示,我先借分析蔡桓公病症由小到大的原因渗透“防微杜渐”的意思。

  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但是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上,以至于草草结束了课堂。此次教学活动,感谢潘书记的悉心聆听,细致的点评。从这堂课中,我学习到了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且在习作中学会运用对话描写。

  《扁鹊治病》的教学反思范文(2)

  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当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时候,教师就成了课堂生成的发现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到底该不该跑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治病救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地的确确地思考了,探究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体现了语文教学开放式的特点。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独特感受,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不同角度的欣赏。

  二、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扁鹊该不该逃走,他应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当课堂上出现精彩的一幕,我们应该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日记收上来之后,由于经过了课堂的整理与交流,课后的反复思考,比说的更加有力有据。崔泽宇的日记是这样写的:“扁鹊,虽然你是一代名医,曾经创下了‘起死回生’的神话,当然你也很负责,一次次拜见蔡桓公,希望他可以接受你的治疗。人总是有很多的缺点,况且蔡桓公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你在哪里?是啊!保命要紧,可你怎么不能去减轻蔡桓公的痛苦呢?也许病是好不了了,但是他也许仍然会感激你,在死之前不带着遗憾。试想如果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千年后的今天,医院里到处是患有绝症的病人,难道你也扭头就走吗?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许多大夫在极力减轻将死之人的痛苦……我欣赏你的才华,但你的做法我实在不能认同……”这孩子以小到大,以古喻今,给这课留下了精彩的回味。

  《扁鹊治病》的教学反思范文(3)

  《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是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了扁鹊三劝蔡桓公治病,而固执的蔡桓公坚信自己没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成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课堂交流中,学生慢慢体会到寓意,大多学生能说出应该多听取别人的正确建议,不要自以为是。而“防微杜渐”这个词语,学生说不出来。课堂上我是这样引出这个词语的,找一找蔡桓公的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及早治疗会怎样?学生答蔡桓公的病有皮肤到皮肉到肠胃到骨髓,导致无药可救了;如果及早治疗还有康复的希望。然后,我小结“像这样由小病一点点恶化,到病入膏肓,是一点一点累计的,如果想及早根治,就要防微杜渐。”然后板书这个词,再问学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当时课上总感觉不是特别顺畅,总觉得这个词的出示那么牵强。

  后来看了一课教学设计,感觉这才是水到渠成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是这样小结的“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以致酿成大错”

  由此我深切地体会到,老师要启发学生思考,就必须善于引导,并有效的引导。课堂真的是一门艺术,好的设计带给学生的是自然的习得,如何把一堂课设计好既需要博采众长又需要精心的思考。

  《扁鹊治病》的教学反思范文(4)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专题是“故事长廊”,安排的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扁鹊治病》是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以蔡桓公不听扁鹊建议,小病延误成大病,最后无药可医的悲惨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学时,我让概括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寓言。在理解课文时,主要是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及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领悟故事中的道理。比如,故事中出现的时间“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反复强调时间?”,学生答道:“是说蔡桓公的病每过十来天就会更加严重。”时,我适时引导这是为了突出病情的发展,由小病变成大病的过程,更是突出蔡桓公不听扁鹊意见的结果。在学生体会句子含义后,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读中有情,读中有话。

  但本课教学遗憾的是,对人物的心理体会得还不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结合当时的背景,人物的身份加以引导。今后的教学一定要注意。

  《扁鹊治病》的教学反思范文(5)

  《扁鹊治病》是杭州采荷一小的王红校长执教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朴实无华”,她体现了高效的课堂,很好的和孩子们一起解读了文本。先学“扁鹊的医术高明”,接着质疑:“这么高的医术,怎么治不好齐桓公的病呢?”接着理解齐桓公的“固执己见”,很好的揭示了中心涵义,最后依次写出“微、渐、防、杜”,合成“防微杜渐”,巧妙地揭示了寓意。这个课堂我真的很喜欢,因为它朴实,适合家常可用,试想一节好的展示课,不就是为了可以推广给每一位一线的老师用吗?王老师做到了。

  王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点非常吸引我。那就是王老师的评价语特别丰富。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不重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做出自己的评价。让我听得十分震撼,因为这是我最欠缺的。如当学生有感情地读完扁鹊劝蔡桓公医治病情的句子的时候,她说出了“扁鹊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你真是心急如焚啊”这样的评价语。如果这样的评价语可以预设的话,那么王老师对于另外一个学生的评价则真是非常的高明。王老师让学生讲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蔡桓公生病了,扁鹊给蔡桓公治病,可是蔡桓公不听,最后扁鹊就离开了赵国。”当我听到学生这样的回答时,我觉得这个学生已经答得很不错了,可是王老师却这样来评价:你的起因和结果讲得都很不错,但是过程可以讲得再详细一些吗?听了老师的评价,学生把扁鹊三番五次劝谏这样的过程补充上去了,这样的教学让内容更加符合寓言,也让学生懂得了概括内容应该更加注重过程。这才是培养孩子概况能力的时候,而不会因为是公开课怕耽误时间,扼杀学生的而学习时间,不得不让我佩服。如果我们可以像王老师这样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智慧让答得不完整的学生提高,那么我想在慢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提高都难,这是需要老师心中有孩子们才可以做到的,佩服佩服。

  这可能就是王老师的特点吧!那样的润物细无声,就像春雨滋润着小草般,让孩子们成长的更加健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扁鹊   防微杜渐   小病   课文   寓意   课堂   评价   人物   故事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