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歌》公开课教学设计

  1汉语家园

  板块教学提示:

  本板块由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茶酒联趣》三篇短文组成,其内容是围绕“汉语言的独特形式——对联”这一主题展开的。三篇短文分别以朗朗上口的对子歌,名人触景生情作对联及民间流传的对联趣事为载体,向我们展示了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它的语言魅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板块内容时,要在欣赏、感受、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汉语言的兴趣与热爱,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与运用,让对联这种语言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放异彩。

  1—1 对子歌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2.相关的对子歌;

  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相关资料

  时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1.蓑 suō ,“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读。

  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

  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

  四、拓展与运用。

  1.读一读。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

  水水 山山 处处 明明 秀秀

  

  晴晴 雨雨 时时 好好 奇奇

  2.写一写:

  溪对谷,

  水对—,

  峻岭对——。

  〔积累〕

  要求熟读背诵。个别生字可以,了解字意,如:“萼”、“鹭”等。

  设计方案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

  (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这些对联,体会对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四、交流从生活中找到的对联。

  1.各小组内交流这些对联。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了解对联这种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汉字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对子   声韵   生字   对偶   单字   修辞   短文   对联   词语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