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范文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次品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次品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昨天晚上老师买来三瓶糖,谁知有一瓶给我儿子偷吃了两颗。像这样的商品比标准的商品轻了些,我们就把这商品叫“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作为小小质检员,一起想办法找出这些次品,好不好?(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探究(教学例1)

  1、自主探索。

  (1)刚才老师手上的三瓶糖,其中有一瓶是次品,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生:用天平称来称。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称来帮忙找出次品。

  师:用天平称来称,至少要称多少次保证可以找出次品?

  (2)请同学上台演示操作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1,1) 1次

  小结:从三瓶里找出一瓶次品,至少要称多少次?( 1次)

  2、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如果不是三瓶,而是2187瓶,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1)请同学们猜一猜,大胆说出猜想结果。

  (2)小结:看来大家的答案并不统一,接下来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但是2187瓶数量太大了,我们先从简单的数量研究开始。先研究5瓶吧。

  3、组织探究

  出示例1,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一共是5瓶,你还能用天平称将那盒次品找出来吗?至少要称多少次?

  1、小组讨论:

  ①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③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小组里互相讨论,小声说一说。

  2、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操作过程。

  师据生回答板书:5(2,2,1) 2次

  5(1,1,1,1,1) 2次

  师:为什么不把5瓶分成2份,一份是2瓶,一份是3瓶呢?

  小结:用天平找次品时,操作过程,天平两边放的数量要相等,否则称了也是白称。

  三、拓展提高,优化方案(教学例2)

  谈话:5瓶研究过了,但是离我们的2187瓶还相差很远,接下来我们研究9瓶怎么样?

  1、明确题目要求。

  出示例2,有9口香糖,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自己明确问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并指出重点词语:次品轻、至少、一定保证。

  2、组织讨论。

  ①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③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然后让生说说方法,师据生回答完成表格:

  口香糖个数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3、观察分析,寻找规律。

  师:“为什么有些同学的次数是4次,有同学是2次,他的方法高明之处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师“那这种方法我们分成几份?是怎么分的?”

  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1、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怎样?

  2、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

  据生回答出示:最好方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板书)

  4、验证刚得到的策略:

  如果零件是12个,你认为怎样分最好?

  如果不是平均分,又是多少次呢?

  五、回顾课前的设疑:

  师:从2187瓶里找出次品,真要2186次吗?

  生:不用。

  师:要多少次呢?

  生:7次。

  师:原来7次就保证找到了次品。

  六、小结

  师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了如何找次品,那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找次品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找次品的操作活动和分析、归纳的理性思考,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把待测物品平均分3组。

  2、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让学生体会用缩小范围逐步逼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性和口头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并认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12个小圆片

  一、 确定研究方法――用天平称。

  师:你们知道伦敦奥运会的开幕时间吗?2012伦敦奥运会就要到了,为了使每个运动员都能打好每场比赛,工厂里对每个体育器材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绝对不能出现次品,否则就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这不有个工人不小心,把一个次品球与2个好球混到了一起,你们愿意帮帮他找出那一个次品球吗?(出示课件)你们有哪些方法呢?

  生1:用手掂一掂,轻的就是次品。

  生2:用天平称。

  师:刚才有同学说使用天平,大家见过天平吗?

  (课件出示天平图片)

  师:天平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请用手势表示)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轻的一端就会怎么样(上扬),重的一端就会怎么样(下沉)。

  师:如果使用天平来找出这3个球中的一个次品球,你打算怎么样称?

  生:天平两端各放1个,(是任意拿的吗)如果天平两端平衡,那天平外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两端不平衡,那次品就在上扬的一端。

  学生在说的时候出示相应的课件。师:能这样称吗?学生齐读。

  ③师和学生一起小结:刚才在称的过程中,天平出现了几种情况?(2种),一种是两边相等的情况,也就是―――天平平衡(板书:平衡),第二种情况时天平一边高,一边低,也就是不平衡。(板书:不平衡)

  这3 个球不管天平平衡不平衡,称一次,就保证能找到次品。(保证找到)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起来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者是重一点,我们习惯把这类物品称之为“次品”。

  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像这样用天平称来找次品的方法。(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方法。(体会找次品要求中的'“保证、至少”和“全面的考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3个太少了,是吧,你看,不用老师教,你们都知道了。我们来点挑战性的。想挑战吗?请听题:如果你是一个工厂产品检测员,现在有243个零件,里面有1个是次品,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一定能够保证找到次品?

  师:哪位同学大胆来猜测一下?

  生1,生2,生3

  师:没关系,既然是猜测,就允许出错,只要你认为有道理,就大胆地说出来。 师:你能验证到第几次呢?有办法吗?数量太多验证不出来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从小点开始研究。

  师:你们觉得可以从多少开始研究?生;??师说:那我们就从5开始好吗?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问题:这里有 5 瓶钙片,其中 1 瓶少了 3 片,是次品,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

  1、生独立审题

  师:这道题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要求)要求:同桌合作用手模拟天平,用5个学具(圆片)当钙片。

  思考:(1)把待测物品(5 瓶钙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

  2、学生独立活动。

  3、学生汇报、演示。

  A、第1个学生汇报,是分成5(2,2,1),天平每边各放两个,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次品就在上扬的那两个中,再把那两个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哪边上扬,那么那个就是次品,至少要称2次。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天平外那个就是次品,只要称一次。当学生在说的时候教师相应的板书。师:你们听懂了吗?谁再来说说他是怎么称的。(课件演示。)

  师:称一次能保证找到次品吗?对吗,运气好可能一次能找到次品,如果运气不好,那就要两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

  还有不同的称法吗?

  B、第2个学生汇报分法:分5份(1,1,1,1,1)每份1个。天平每边各放1个,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个上扬的那个就是次品。

  师:找到次品了吗?能保证找到吗?

  生1:用这种方法称球,称1次只是可能找出次品,而不是一定能找出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那次品就在剩下的3个中,需要再称一次,也就是至少要称2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教师板书。)谁也来说说这种称法。(课件演示。) 师:虽然方法不同,却得到一个相同的结论。那就是5个物体中找到1个次品,用天平称,至少称( 2 )次保证能找出次品来。

  师:好了。3个,5个的问题解决了,在一些物品中找到1个次品,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手段和方法了。

  现在我们把数量再增加些,看看能否找到一种最简便的方法。

  三、 寻找找次品的最优方法,体现缩小范围的思想方法。

  1、出示题目 :有9个网球,其中一个网球是次品,它比其它的网球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来?

  师:这题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说说题意。

  生:有九个网球,其中一个重一些,是次品,用天平称,称几次能保证找到次品

  师:大家可以选择学具摆,也可以在纸上像老师这样用图表示,先想把9个网球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来?再想一想称一次至少能排除几个,也就是次品一定不在哪几个中。开始吧。

  师:刚才老师发现大家的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现在把你的方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长负责把每种不同的方法记录在这张实验报告单中。大家再观察实验报告单并比一比哪一种是最优策略,想一想为什么?并选一个代表汇报你们组的方法。

  2、学生活动

  3、汇报分法及操作过程,教师相应出示课件。

  师:哪一组同学的代表愿意来汇报一下。(点出相应的课件)

  ①(分3份(4、4、1)的方法)生:天平两边各放在4个,如果天平平衡,那剩下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两边不平衡,下沉的那个盘子的4个再分成(2,2),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这时一定有一边下沉,然后再把那两个分成(1,1)放在天平的两边,这时下沉的那边一定是次品,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3次。师:你这种方法称一次至少排除几个?出示课件:5个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②(分5份(2、2、2、2、1的方法)

  师:2个2的称,如果不平衡,次品在下沉的那个盘子里,再把2个分成(1,1)下沉那个就是次品。如果两边平衡,次品在剩下的5个中,这时天边两边再放两个,如果平衡,那么剩下的那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再把下沉的那两个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3次。师:你这种方法称一次至少排除几个?出示课件;4个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③(分3份(3、3、3)的方法)生:天平两边各放三个,如果天平平衡,那次品就在剩下的三个中,如果不平衡,那么次品就在下沉的那一边。再把3分成(1,1,1)如果两边平衡,次品就是剩下的那一个,如果两边不平衡,次品就是较轻的那一个。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2次。师:你这种方法称一次至少排除几个?板书:6个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9:(2,2,2,3)3次9:(1,1,1,1,1,1,1,1,1)4次。

  师:9有很多分法,可是能保证找到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是不一样的,最好的方法是怎么样分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少?为什么呢?

  生:分成三份,称一次排除的个数比较多,

  师:那我们要先考虑分成几份呢?(3份)

  师:这两种都是分成三份,哪一种更好?为什么?生:平均分成3份保证称一次排除的个数是最多的。师:那谁再来说说这种的称法?出示课件。

  师;最好的方法是怎么样分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少?

  出示课件:分3份 平均分

  3)小结:9个物品中找到1个次品,用天平称,平均分成3份,至少称2次保证可以找到次品。

  三、推测:

  师:那从27个物品中找一个次品需要称几次就能保证找到次品,你是怎么样分的。

  生:27(9,9,9)9个物品中找到1个次品,至少称2次保证可以找到次品。27个物品中找一个次品需要称3次就能保证找到次品。

  师:你真是聪明的孩子。那81个呢?怎么样分?

  生:81(27,27,27)只需要称4次就能找到次品

  师:243个?师: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说多少次啊?现在是不是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它的魅力我们是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是研究物品总数是3的倍数如何来找次品,如果不是3的倍数,比如10个,11个,25个等等,又该如何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要探索的内容。 大声告诉我今天我们学了一节什么课?如何找次品?什么样的方法是最简单的?谈谈你的收获吧。

  板书:找 次 品

  5(,1)2次 保证找到

  5(,,1)2次

  找次品教学设计范文3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生产中多少会产生次品,这就需要质检员找出次品,今天就请你们来充当质检员,上岗前要对大家进行简单测试,看看你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怎么样?

  出示3组图片,前两组图中有一个次品,找出来,说根据。

  2.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物品看起来完全一样,但事实上重量不同,要么重一点要么轻一点的次品,混在合格产品里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找次品”。(板书:找次品)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基本原理。

  1.出示木糖醇,提出问题:这里有3 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3粒,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2.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

  3.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师据生回答板:3(1,1,1)   1次

  (三)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方法。

  1.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少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

  小组讨论:

  (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老师在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

  (四)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刚才大家都很聪明,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较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呢?”

  1、课件出示例2,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让学生分析讨论。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填在表中。 零件个数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2)汇报交流。

  (五)拓展应用

  1.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少3 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六)总结

  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的最好方法: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七)作业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次品   板书   小结   不平衡   天平   课件   策略   物品   方法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