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为的用法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虚词为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文言文虚词为的用法,欢迎阅读

  文言虚词为作为助词的用法

  助词,用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前面一般有疑问代词呼应。读作wéi。

  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文言虚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被动,读作wéi,相当于“被”,常和“所”组合。

  例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例2.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例3.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2)表动作行为的替代,读作wèi,相当于“给”“替”。

  例4.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3)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读作wèi,相当于“对”“向”。

  例5.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

  (4)表动作行为的原因,读作wèi,相当于“因为”“由于”。

  例6.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表动作行为的目的,读作wèi,相当于“为了”。

  例7.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6)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例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7)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例9.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例10.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8)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例1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9)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例1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10)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1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11)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例14.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例1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例16.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教案   汉语知识   汉语常识   虚词   文言   阳平   目的   助词   孔雀东南飞   鸿门宴   代词   文言文   动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