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一: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

  学习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一、课前预习

  1.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

  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赌一次呢?

  3、师生评价

  三、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

  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

  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学习生字:

  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指明读,齐读, 1

  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4.词语练习课件3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于、枫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指导书写五、细读品味

  1、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课件4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

  景物?

  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课件5

  (1)荷尽

  课件6: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

  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课件7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8

  4、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5、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

  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6、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

  这首诗。

  六、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第二课时

  《山 行》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复习巩固

  1、认读上节课的字词。

  2、背诵第一首古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秋天,它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

  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课件12

  2、释题:在山上行走。

  3、简介作者: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二)学习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

  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三)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

  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设计意图:这个词最容易写错。在教学中教师要特

  别注意与“深”区分。)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前两句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四)”自学三、四句。

  1、课件3以画为媒,加深理解。

  2、释意: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课件

  (3)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全诗的意思吗?课件

  四、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3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2) 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山 行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作业设计:课件17

  填空:

  山行

  寒,

  。

  停 ,

  霜 。

  教学反思:

  篇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3、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

  5、引出生字教学: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指读。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1)教师正音后学生齐读(“君”读JUN,不读Jin。“橙”是后鼻音。“菊,橘”读音相同。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后生字卡片抽读。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荷、菊、橙、橘)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A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B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荷尽:荷花凋谢; 擎雨盖:指荷叶。(结合图片理解)]

  C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D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傲霜枝:指荷花的花枝厅里在寒风中)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

  5、学生试着说诗意,悟诗情。

  6、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边认读边观察。

  2、说说识记方法

  3、重点指导书写“首”字

  4、学生书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山行》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听写生字;抽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二、归纳学法

  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赠刘景文》的吗?

  2、教师小结后板书: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诵诗句。

  3、本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

  三、学习《山行》

  鼓励同学们当“小老师”,自主带领同学们学习。

  1、知诗人。

  谁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给大家介绍作者?

  杜牧:我国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解诗题。“山行”是什么意思呢?

  山行:在山中行走.

  3、读诗句。

  (1)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教师范读、画出停顿,再齐读。

  4、明诗意。

  (1)词语点拨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斜:石子的小路,弯弯曲曲 白云生处:山中白云飘起的地方坐:因为

  晚:指深秋 霜叶:指枫叶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

  (2)《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点拨要点: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从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3)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小结,并随机板书: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5、悟诗情。

  (1)生边看图边朗读,从图中感悟诗意

  (2)听录音,生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师描绘诗意,生边听边想象

  抬头远望,有一条石头小路盘旋而上,顺着这条路再一直往上看去,还能看见一缕缕白云后面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景色,我不由得停下车来,仔细地欣赏。啊,经过霜打的枫树叶,红得比早春二月的花儿还要鲜艳。

  (4)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引读全诗、尝试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于、枫”两个字,指名说字形特点及识记方法。(“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 )

  2、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昕,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板书设计:

  山 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篇三:5《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相机板书)

  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

  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 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对比朗读。

  ⑤书写“枝”字。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②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③书写“记”字。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7、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五)书写生字:首 刘 枝 记

  1、师: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2、集体评价。

  三、全文总结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荷 菊

  秋之美

  橙 橘山 行

  教材简介:

  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

  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目标预设: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2、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设计理念: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导航策略: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

  (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寒山   生字   板书   课文   古诗   课件   景色   诗人   秋天   优秀   学生   刘景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