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实录及点评



[ 作者:黄雪梅

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凭借,开展听、写、演等语文实践活动。

2、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28课——读——大瀑布的葬礼。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谈一谈对“大瀑布的葬礼”这个课题的理解?都说得不错!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基本内容都已经了解了。那这节课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大胆地发表意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参加葬礼,演一演葬礼中的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进行第一个语文实践活动。

1.老师知道你们的意思了,就是要开展语文活动。下面,老师就采纳同学们的意见,开始我们的第一个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听的练习。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4、5段,思考:课文的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说,教师评议:都说得很好,你们真会听!

2、好,接下来,请听老师再次读这两段,思考: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塞特凯达斯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并记在本子上。

(稍停顿):谁来读一读你们记下的词语? 你一下子记下了*个词,都能表现大瀑布的壮观气势,你真会听! 还有谁来说?你记下了*个词,也很了不起!

3、现在请你们听第三遍,一边听一边想象大瀑布的壮观景象,听完后向大家介绍,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老师读课文,配上瀑布水流的声音。

*下面老师就要请大家来介绍大瀑布的壮观景象了,要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来说,如果能用上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描写瀑布的有关语句来介绍就更好了。

*谁来说一说的?教师评议。

* 还有谁说的跟他们有所不同的?

4.同学们,塞特凯达斯瀑布被我们描述得这么好,这么吸引人,你想不想去亲眼目睹它的风采呢?请大家仔细欣赏。(课件出示大瀑布的各种状态,并配以音乐声、水声)

5.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那壮观雄伟的样子我们想象过了,描述过了,欣赏过了,现在我们一起读第4、5自然段,肯定一遍就能让自己和老师满意.打开书读。

三、学习课文第7——9段,进行第二次语文实践活动。

1.读真好,读出了大瀑布的雄伟壮观。但如今这一切,竟然不辞而别.(图片卷起,屏幕上空白)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7——9自然段,边读边想,并用笔划下有关的语句。

2.准备工作做好了,下面我们就来开始第二个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写的练习。想象一下,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触?会说些什么?请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详细地描述这个场面,并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因为时间关系,请同学们就直接在课文中添加、修改。

*师巡视,提示:注意啦,是把你自己当作塞特凯达斯瀑布,以“我”的口吻来写。我,塞特凯达斯瀑布,我现在——?游客们看到我,都——?

*边巡视边表扬:这位同学真聪明,他巧妙地把第7自然段的内容加进来了; 你也很能干,用上了第8自然段的有关语句; 这位同学动作真快,已经写好拉!

*写好的同学练习朗读所写的内容,看看怎么读才能把塞特凯达斯瀑布此时凄惨的处境、悲凉的心情读出来,也可以下位找学习伙伴交流交流。当然了,老师也是你们的学习伙伴,你们也可以说给老师听。

3.谁来读你所写的内容?其余同学注意听他读。

学生读,指名请学生评议:他写得怎么样?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的?

*还有谁跟他们写的不一样的?老师给你配上音乐,伴着音乐读,你肯定会读得更好。

大瀑布的命运多么悲惨啊!而这一切,都是人类破坏水资源而造成的。

四、 学习10、11、12、13自然段,进行第三次语文实践活动。

1、根据科学家们预测,塞特凯达斯瀑布将日渐消亡,直至完全消失。消息传来,人们十分震惊、痛心。1986年9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在大瀑布脚下汇集,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变换图画:葬礼)

2、葬礼即将开始。此刻,人们都聚集在瀑布脚下,议论纷纷。让我们也来参加这场葬礼,扮演葬礼中的总统以及其他一些角色,开始我们的第三个语文实践活动,大家说好不好?

3.老师准备以总统的身份参加。(贴上总统的标志)你们可以在“生态学专家、环境学专家或热爱大自然的人”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身份或角色。好,像老师这样快快戴上身份牌!

参加这个葬礼,有一个要求:每个人面对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都要发表演讲,表明自己的观点。 专家们,教授们,下面就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课前收集到的环保方面的资料准备演讲内容。(大家注意了,这是演讲,可不是一般的发言啊!

我发现这位同学注意到称呼了,他说:女士们,先生们,怎么怎么样,这样很好!

这几个同学讲的都很有感情,慷慨激昂,非常好!

他在演讲结束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号召人们都要怎么做,就应该这样讲!)

请大家到学习小组里去练讲,让小组成员帮你提提意见!

学生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3、好,现在,葬礼正式开始。各位,在我们面前的是曾经闻名于世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可是现在它却日渐枯竭,过不了多久,它就将完全消失,面对这一惨痛的现实,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请大家不要推辞,一个接着一个上来发表演讲!好,开始吧!

4.全班交流汇报: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我——

教师评议:讲得太好了!(掌声)

讲的太棒了!刚才这两位专家提到的这些现象多么令人担忧啊!专家们都发表过演讲了,那热爱大自然的人呢?请你们也上来!

说的太棒了,我也非常赞成你的观点!

5.音乐起,出示画面:刚才各位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朋友们,(出示画面)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气势恢弘磅礴,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可是现在却象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今天,我们在这里为大瀑布举行这个特殊的葬礼,是为了唤起更多的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大家说,好不好?

五、拓展阅读。

同学们,这个特殊的葬礼结束了。可是我相信,这个葬礼会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时刻牢记:保护环境,热爱地球!(板书:保护环境 热爱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课件出示地球的图片)课后,请同学们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上《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会更加爱护、更加热爱我们生命的摇篮——地球!

五、质疑问难:1、同学们,这节课快要下课了,关于瀑布,关于塞特凯达斯瀑布,关于这个特殊的葬礼,你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了?或者说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2、说老实话,这些问题老师现在也不知道,但老师愿意做你们的学习伙伴,课后,让我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去探讨、去研究,你们说好不好?

七、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从下面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自学方式开展活动。

1.读《只有一个地球》等环保文章,搜集资料,办一份关于环抱的手抄报或电子版报。

2.举行“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演讲会。

3、(教参上实践活动)

点 评:

一、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成长

应该说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都很美,人文底蕴也很深厚,但同时绝大部分的课文又很白,一读就懂,不需要慢慢推敲、玩味,这样的课文该怎么教?像有的教师那样为了几句话,磨来磨去,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信息量小,学生收效甚微,这样教肯定不行。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教材本身开发课程资源,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实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拓展知识视野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成长。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解语言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大瀑布的葬礼》第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是听的训练,共让学生听了三遍。第一遍听后概括,要求能抓住要点知道主要内容,了解大意,这是听的基本要求;第二遍边听边记,要求学生在听时抓住最能表现大瀑布雄伟壮观的词语记在本子上;第三遍边听边悟,引导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张开想像的翅膀,进入大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之中。练说时鼓励学生将文本语言文字内化为自身语言,尽量使用文中的好词佳句,锻练学生记忆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提醒学生可以用上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描写瀑布的有关语句,实践证明,部分学生已经基本会背诵,一些学生不仅能用上课本上的好词佳句,还能用上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描写瀑布的有关语句,将想像中大瀑布的壮观景象描述得形象、逼真,宛在眼前,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围绕听的训练所组织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使语文课堂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敏捷,学生在听中学会思考,乐于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养成。第三个语文实践活动是写的训练,想象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游人有什么感触?会说些什么?以“我”的口吻写下来。其实这是想象、表达的训练,让学生创造性地弥补课文空白。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疏可走马,“疏可走马”处自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境动动笔。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要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还要笔声刷刷(沙沙)。可惜,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少看到写的练习。这个写的训练还有个妙处,就是依据课本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只不过做得了无痕迹,铺设的台阶很适合学生走上去。①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②由于时间关系,直接在课文中添加、修改。③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描述场面。有了第3个台阶,更利于学生情感的宣泄,学生的表达更有新意,有所创造。从而实现依据课本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的目的。第三个语文实践活动是参加葬礼,演一演葬礼上的总统和其它一些角色。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巩固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课外资料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参加葬礼,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要说的话以演讲的形式讲出来,培养了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

听、写、演三个语文实践活动是明线,读、说的训练是暗线,贯穿始终。说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说对、说完整、说流畅,还要求说好。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语感将会日趋敏锐。再说说“读”。第一块看起来是听的训练,其实也是读,是听读,每次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每次读都比前一次有较高的要求,体现了读的层次性。最后的感情朗读建立在悟的基础上,以悟促读。第二块写的训练也是首先让学生带着“什么样子”、“为什么”,这样两个问题读7—9自然段,划下有关语句。这两个问题答案书上有,而且是唯一答案,就没有让学生回答,其实是为写作准备。通过后面的写检验读的效果,结果学生通过想像把7—9自然段的内容整合起来了。本身写的过程也是悟的过程,写后的感情朗读令人感动,一步到位。学生的语感得到很好的训练。这里是关于读的实践,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①注意读的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至少应该以一个相对独立的语段为单位。像过去那样离开语言环境一句一句地指导学生读今后不能再出现了,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多次指出这一点了。

3个板块,3个语文实践活动推进整个语文教学的进程,可以说问题基本不提,训练全部到位。这样的教学结构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发: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落实这一点,关键是对教材的重组、创造、改造。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由此我想到了新课程这样一个理念: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教材,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到边到沿,教完了教材,并不一定完成了教学任务,完成了课本上的题目,很可能没有落实课程目标。用教材教就不一样,拓展了语文教育的天地,留给了师生自由创造的空间,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的话:站在新课程目标的高度,教函数,就不再仅仅是公式和曲线,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变量的思想;研究历史,就不在仅仅是年代和事件,重要的是打开学生以古鉴今的视野;教的是知识,训练的是技能,培养的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仅仅把教材的内容完成,还是通过教材完成课程目标,这是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教学大纲的区别所在。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再创造成为教学过程的必须,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挖掘教材,成为新课程目标下备课的一个基本要求。

二、让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共同发展

现在低、中、高段的语文教材中都有插图,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也经常用图片、图画再现情境,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图像使用的时机问题。图像用得好,能引起联想,用得不好会限制想像。《大瀑布的葬礼》第一块第4、5自然段的教学,老师们习惯于先把录像放给学生看,激发兴趣,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乍一看这样教没有什么问题,细一想,问题就大了。一是先放录像,这是强刺激,学生很兴奋,但后面的教学设计刺激很难超过录像,学生兴趣逐渐减弱;二是先看录像,学生对大瀑布的样子有了印象、定势,但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了,或者说思维的过程没有了。但在以上的教学实录中没有把录像先放给学生看,而是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大瀑布的气势,可以肯定地说,学生大脑里构建的图画并不一样、各不相同。正如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一样,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大瀑布。其实这一点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在思考。在这样一个演练思维体操的黄金年龄,为学生扬起思维的风帆,插上思维的翅膀,才是教育者的天职。正因为没有先把大瀑布的录像放给学生看,才给我们的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在学生充分想象、描述的基础上,在学生最想看时把录象放给学生看,极大地激发和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我们牢记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深思熟虑的事情。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利用图像要适可而止,以给学生留有想像的空间。低年级利用图像也要慎重。

三、让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凡是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外在表现形式多样,但本质是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教学双方彼此认同、相互理解、情感交融,这样的课堂就成了一种幸福的生活而非知识的苦役。赏识学生,让学生在赏识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是让课堂成为幸福生活的重要举措。在以上教学实录中,老师善于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而且形式多样,当然更多的是运用鼓励性语言。鼓励的话得体、恰当、有针对性、热情洋溢、发自肺腑,让学生如沐春风。专家认为激励、赏识是教育资源,我们应该研究激励、研究表扬。确实,学生的潜能往往不是课堂上的几个科目所能涵盖。在多元智能的教育概念中,每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天赋才能。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出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所以,有“天才”老师,才有“天才”学生!让我们多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去看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新的语文学习文化环境中幸福成长,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向着幸福的理想境界进发。



(bs178.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教案   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葬礼   瀑布   课文   语文   地球   教材   点评   自然   语言   老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