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关怀走进学生心田——《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案例与反思

by: 雨做的云

前些天,我去桃园小学听了吴红霞老师执教的人教版语文二上《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的一堂展示课,觉得这是一堂洋溢着浓厚人文气息的语文课。现就围绕这一方面浅谈一点案例反思。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的美文,教材前两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讲“我”在海边散步时看见有许多小鱼被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扔向大海。后四段通过“我”和小男孩的对话展现了小男孩“关爱生命,关爱弱者”的感人精神。课文内容平实自然,却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主题深入人心。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本课教学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走进文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设计意图:

紧紧围绕“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这句话展开教学,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个性化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感悟文本的不同阶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引导学生的情感逐步深化。

课时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节,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个性化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品重点句、重点词来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从而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给你们送上一份礼物,你们听到了什么?听海浪声。

2、我们仿佛来到了哪里?播放课件,理解“浅水洼”。

3、揭题,存疑:这些浅水洼里会留下什么?出示课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带着问题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字词检查。

3、释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捡、扔)

4、从课文中找出这句话: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捡起里面的小鱼苗,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5、齐读这句,你有什么问题吗?(板书:??)

三、研读课文(第一节)

1、自由读后质疑:为什么捡?为什么扔?

2、轻声读后找一找答案。

3、交流。

4、再读第一节,从哪些句子看出小鱼很可怜,很危险?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5、交流。(读悟结合)

句一: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哪个词语看出小鱼特别危险?特别可怜?你为站鱼担心、着急吗?能不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呢?)

句二: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句三:用不了多久,浅水洼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用不了多久”会是多久?同学们,小鱼多可怜呀!火热的太阳马上就要升起,如果我,如果你,如果我们就是那浅水洼里的一条小鱼,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

6、齐读第一节: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关心这些小鱼吧。

四、研读课文(第二节)

1、出示: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2、读读,想想小男孩的哪些做法,让你特别感动?拿起笔,划一划,圈一圈,再和同学交流一下。

3、交流:(读悟结合)

4、创设情境:体验捡鱼的辛苦。

5、谈捡后的感受。

6、感悟小男孩的爱心。

(1)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他有一颗怎样的心?

我们通过朗读来夸夸他吧!

(2)想像说话:小男孩听了又会怎么说?

五、小结。

案例反思: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本案例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充分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积极地和文本对话。

一、师生平等对话,开放课堂教学。

1、教师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教学需要我们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融洽师生关系。本案例中,在研读第一节时,出示重点句: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让学生自主品读后,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为什么捡?为什么扔?小男孩累了,但为什么还要捡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读文找一找答案。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良好课堂氛围中自由探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树立起“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2、创设人文环境。

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教学中,通过课件、音乐、讲述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陶醉于人文精神之中。本案例在研读课文第二节时,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捡鱼扔鱼的辛苦。在情境的渲染中,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通过学习体验,使学生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发展思维想象

本案例最后一个环节是感悟小男孩的爱心: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他有一颗怎样的心?小男孩听了又会怎么说?这些开放性的问题都是通过让学生想象,巧妙地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而且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升华了课文的主题。

二、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体验

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已不是唯一目的,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才是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感受和体验,要让学生敢想敢说,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如本案例设计的问题:“如果你就是那浅水洼里的一条小鱼,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有学生说:快来救救我吧!有学生说:我快渴死了,我要回家……又如: “你看见这些面临困境的小鱼,你会怎么做?”有学生说:带回家去养。有学生说:放进小河里。有学生说:扔回大海……一个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答案正是建立在个性体验之上啊!

三 、加强阅读感悟,陶冶美好情操

人文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在感悟中生成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加强阅读感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本案例紧紧围绕“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这句话展开教学,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个性化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丰富情感。在感悟文本的不同阶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引导学生的情感逐步深化。

本案例在研读第一段三个重点句时,采用了自读自悟,读悟结合的阅读方法。如,句一:“它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教师是这样指导朗读的:哪个词语看出小鱼特别危险?特别可怜?你为小鱼担心、着急吗?能不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呢?句三:“用不了多久,浅水洼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教师又是这样指导朗读的:“用不了多久”会是多久?同学们,小鱼多可怜呀!火热的太阳马上就要升起,浅水洼里的水马上就要干了,等待着小鱼们的会是什么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关心这些小鱼吧!

本案例在学习第一节时,先由学生自由读,体会小鱼的感受。再让学生看课件,结合具体情境再次体会小鱼的感受。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树立起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四、发挥评价功能,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独特个性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的多元化的评价语言,可以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可以创造和谐愉悦的情绪,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的发挥。本案例中,对学生的朗读、答题,合作学习等,教师都运用了不少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教师的语言评价,变成了一种赏识,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即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bs178.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教案   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浅水   小鱼   人文   水洼   学生   心田   课文   文本   案例   教师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