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说课稿

  一、说教材

  《谈中国诗》一文,是谈论中国诗歌的特征。先交代谈论中国诗的根本立场,即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接着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外国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则不然,先有抒情诗,后有戏剧诗,没有史诗。然后阐述中国诗的四个特点。一是篇幅短小,“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二是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是由于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又由于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文章最后指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体会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二、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欣赏旁征博引的论述风格。

  三、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三、说教学和学法

  1《谈中国诗》一文课文容量很大,旁征博引,涉及范围很广;不少内容深邃,牵涉一些理论问题,这给学生阅读带来不少困难。为此,建议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

  2.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3、.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4、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3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让他们敢于说出别的不一样的声音

  5、学法: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发现创新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教案   语文   说课稿   中国   西洋   旁征博引   比较文学   抒情诗   全貌   论述   诗歌   本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