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 (《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 (《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教案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天河   王母娘娘   块儿   织女   牛郎织女   牛郎   课文   新生活   童年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