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说课稿

  一、说教材

  纳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新编入小学教材的内容,安排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这部分教材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这也是把纳税知识编入小学教材的重要原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的意义和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难点:理解税种。

  二、说学生

  1、知识基础。①刚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学生总体上掌握得较好,较牢,计算应纳税额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应纳税额的计算学生较容易接受。②学生对纳税知识了解非常少,应做好课前准备。

  2、心理、能力基础。本班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偏弱,实践能力较低,以个人开展各种活动有些困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讨论、实践。

  三、说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有关精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1、使学生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实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说思路

  1、课前准备

  2、课时探索:情境引入 新授 巩固练习 反思体验 布置作业。

  3、课后实践

  五、说教学

  (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将有关数据记录下来。这不仅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更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二)情境引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学习情境。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疑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所以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屏幕显示)一天,校门口开店铺的黄大妈到办税厅纳税,路上遇见小刘。

  小刘:黄大妈、你去哪儿?

  黄大妈:上办税厅纳税。

  小刘:哪有主动纳税的,傻瓜!

  黄大妈: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教案   语文   说课稿   百分数   税种   税额   情境   大妈   意义   教材   数学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