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一堂体育课

一、了解、掌握体育课的任务和特点
任务:
体育课的任务有三项,各项任务不可定的过高或过低,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1增强体质
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质包括四个方面:
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包括生长、发育水平、体型、姿态。
生长-细胞的繁殖。
发育-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形态的变化。
体型-人体各部分比例。
姿态-只一个人站、坐、行走的身体姿势。
体能:是只人体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攀登爬越)
适应能力:指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心理因素:是指人的个性、意志等精神因素。
2 掌握三基
体育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目的、任务、卫生保健知识。了解人体和评价身体的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
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要领和运动方法。
基本运动技能――在动作技术上的升华
3 思想教育――通过什么教材的学习进行什么思想教育。如:游戏防洪抢险、救护伤员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团结友爱、勇敢顽强的大无畏精神。
特点:
体育课与其它科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
1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2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
3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不同点:
1在室外上课,思维活动与身体活动相结合。
2有机体直接参与身体活动相结合。
2由于是分组教学,组织工作教复杂。
3能生动具体进行思想教育,所以教育的潜力比较大。
 
二、了解、掌握体育教学中的几个基本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1泛化阶段: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
兴奋过程扩散、内抑制弱、动作不协调、缺乏控制力、伴随多余动作。
教学注意:
要正确运用讲解和示范性。
要正确运用完整法和分解法。
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措施强化动作。
如:保护帮助、组力、阻力、限制等教学措施。
及时纠正错误动作,采取预防错误的措施。
注意掌握动作的主要环节,不要求细节。
及时检查评定学生学习情况。
分化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
兴奋过程相对集中,内抑制发展巩固了动作的动力定型,紧张消除,控制力提高,动作比较协调。
教学注意:
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讲解示范、不断强化肌肉感觉。
以完整法为主,分解法为辅。
区别对待(分析学生是身体素质或意志品质原因,不能完成动作,进一步采取保护和帮助的措施。)
正确运用各种练习法,加大运动负荷,(重复法、变换法、综合练习法。)
继续采取检查评定方法。
自动化阶段
通过不断练习,运动技术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
运动技能、技术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练习的过程,表现共同的规律性是:练习初期成绩提高较快,过一段时间成绩上升缓慢下来,甚至下降,再过一段时间又呈现时快时慢,练习后期成绩暂时停顿现象――即高原现象,再经过多次练习后克服干扰,新的技能形成并巩固起来,这时表现技能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
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上升—稳定—下降的规律确定为体育课结构的理论依据。
增强体质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的规律)
1工作阶段:物质能量消耗,消耗占优势。
2相对恢复阶段,消耗少,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3超量恢复阶段:它不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但是不训练就复原到原水平。
 
三、遵循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特点 
心理特点
1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以视觉和听觉为主,在课前应精心安排设计和布置好场地。如:划好白线,安排好器械,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提高上课兴趣。
2小学生注意力无意注意占优势,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讲解要精炼、形象、生动、示范要正确、优美、教法要多样化、兴趣化手段来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举例)
3小学生空间知觉正在发展中,在教学中注意用手势,小旗来指挥学生练习,如向左(右)转用手势,提示向左或右转后再发出口令,或提示先向拿铅笔的手这边转等,做操时多用镜面示范,或背面示范。
4 小学生的记忆一般以机械记忆为主,高年级学生逐步向理解记忆力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讲解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但也要注意贯穿体育术语,讲解形象化、兴趣化可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5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以形象、优美、正确的吸引学生,示范要注意展示动作不同的各个面及难点、重点关键之处。
6小学生的情感表现明显,既热情、又重感情,喜、怒、哀、乐很容易表现出来。教师要注意形象、不说粗话、不打骂学生、要教育学生分辨是非,控制情感和行为。
7小学生的意志独立性和主动性、坚持性交差。他们常依*外部影响来完成某一活动。教师注意鼓励、表扬、提示为主的教学方法,但同时要注意区别学生的蛮干与顽强,(或昌险与勇敢)。因此教师必须经常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注意安全,提高教学中的教育性。
8 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不断加强。在教学中可以用评比、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拼搏意识,但要注意方法。
生理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骨骼富有弹性易变形
必须注意学生坐、立、行的正确姿势,以免发生畸形。
低、中年级走与跑的训练要注意脚尖不向外撇,防止八字脚。
如投掷、乒乓球、单脚跳等非对称练习后,应注意增加另一侧肢体的练习,注意身体的全面发展、对称发展。
由于在教室学习时间长,低头、弯腰、含胸,在体育课中要多作一些伸展、扩胸、体后屈、远视等活动性体操。
小学生的骨骼未骨化,低、中年级应避免从事负荷量大的力量训练。(如耐久跑要控制距离和速度。)
骨盆是人体骨骼中骨化最迟的部位,在教学中要避免在硬地上做大量的踏跳或高跳下动作。
低年级学生肩关节活动范围大,但牢固性差,在练习中要避免单手牵拉时突然用力和被动用力,防止脱臼。
练习投垒球时要注意动作正确,肘应高于耳,以免尺骨上端的鹰咀猛烈顶撞肱骨的鹰咀窝,发生骨折、骨裂等。
小学生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有机物较少、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小群肌发育较晚,所以儿童动作不够准确,协调性差,在教学中宜采用分解练习,重复练习,注意发展小群肌肉,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力,力量练习宜采用负荷较轻,而动作较快的练习,并同发展柔韧性相给合。
呼吸表浅、频率快
12—13岁少年每分钟呼吸频率在19—20次,最大吸氧量也较低,所以肌肉活动时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增加也多,这是不能长时间保持大强度肌肉活动的原因之一。
低年级学生要教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在剧烈运动时要用口、鼻同时呼吸,呼吸方法有胸式、腹式,做动作时扩胸、伸展时吸气。
小学生不宜憋气练习,特别是长时间憋气,所以不宜过早进行无氧耐力练习。
心血管发育较差,心率在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负荷量,一般来说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时间不宜过长,憋气性、静力性练习不宜过多,低、中年级更要注意。如:过度疲劳,小学生不宜空腹训练,回引起低血糖,练习时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四、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 
课的构思
课的内容安排
指基本部分教材安排顺序,应先安排新教材和比较复杂的教材,兴奋性的教材应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碰到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要把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安排在前,发展力量,耐力的安排在后,运动量小的安排在前,运动量大的安排在后,准备部分的内容要为基本部分内容服务。(一般性和专项性准备活动)结束部分的内容也要为基本部分服务。
课的组织与教法
体育课的组织是指体育教师指导体育教学、根据课的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安排时所采取的措施。
教师组织的如何,是直接反映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
体育课的组织内容有:
1课堂常规(课前、中、后)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措施(学习教材的队行、队列和体操队形)
3课堂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分组:自然、性别、体能)2分组教学:分组轮换与分组不轮换。3小群体教学:友伴、兴趣分组)
4体育课基本技术、技能的教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语言法:讲解、指令和口令、口头评价
直观法:示范法、教具与模型、定向直观标志
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条件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
游戏法和比赛法。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5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说服法
榜样法
评比法
表扬与批评法:注意个年级教法方法的特点,教师要灵活运用、因势利导
场地器材
1划线直、整洁、明亮
2准备好需要的器材
3布置场地器材要合理
课的形式与结构
1综合课是小学体育课的基本形式。
新旧教材搭配要合理。
要注意旧教材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特点。
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和教法手段。
教师要侧重新教材的讲授、兼顾旧教材的复习。
科学安排场地器材。
2课的结构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教法步骤的合理顺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体育课一般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由于小学低年级组织需要较多的时间,因此把准备部分分为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各部分都有各自的内容、任务、组织教法及要求。
(六)课的生理负荷、心理负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1生理负荷――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方面。
负荷量――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总重量、总距离。
负荷强度――是指练习是对机体刺激程度,用力大小、机体紧张程度。适宜心率:60岁以下健康人、180-年龄 适宜心率
2心理负荷:包括注意、情绪、意志。(以五分度评定负荷大小)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讲解生动形象
讲解主要讲动作的名称、方法、过程、要领、要求、总结、评价。
*讲解目要的明确
*讲解注意科学性
*讲解要简明扼要
*讲解语言通俗易懂
*指令和口令要最简明的语言和命令来表达
举例说明
示范动作娴熟、正确优美
*示范要有目的性
*示范正确
*示范要选择好方位
*示范与讲解结合
教学手段多样性、趣味性
*举例
观察学生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 举例
2 调节运动量的方法
加减练习次数
改变练习内容和动作的某些基本要素
改变练习条件
改变练习方法
运用组织措施调节运动量(如讲解、提问等)
3教师应变能力要强,注意合理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教案   教学反思   体育教学反思   体育课   教法   上好   负荷   小学生   正确   人体   动作   组织   方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