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适中的阅读和答案

  苏秀适中①

  (末)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④苏秀连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4.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15.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 BE。

  15.特点:雨大,及时。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教案   语文   阅读答案   浙西   适中   甘霖   秀色   杜甫   溪流   骄阳   手法   诗人   答案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