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反思

  作为八年级历史老师的你还在为撰写教学反思而坐不住吗?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一篇优秀的范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八年级历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反思一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课标的基本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⑴知识与能力:①中共“十三大”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xx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②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观目标和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激励人民为现代化建设努力拼搏。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显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2、对教学模式、过程的反思:

  本课是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同学也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注重新理念的渗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对比分析、批判思辨,来完成学习任务。我让学生在课前分成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展示(分组派代表回答与抢答等回答问题的形式),这样可能会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可行的,学生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

  3、对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与能力、情感培养完成的反思:

  本课的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总结,经课后的作业检查,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个别同学掌握不是太好,这与教师的单独指导较少、学生本人知识的狭窄有关。

  本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一节综合探究课,多数学生区别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和发展。遗憾的是个别学生依赖性强,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对教学媒体应用的反思:

  本节课我全程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次运用大量的教学图片,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历史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5、教学中最大的遗憾:

  在本节课的教学之中,有两点遗憾。首先:因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且有次问题比较深奥,例如:“什么是市场经济和什么是计划经济?”,在教学此知识点时我举例作了说明,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以至后来下课了还有课后练习(材料解析题)没有完成。其次:从学生做课后的选择填空来看,正确率很低,说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不够,也从侧面反映出我的课堂设计还存在不足。

  6、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今后的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更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任务,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我将一如既往,争取和学生共同进步。

  八年级历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反思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内容。在新课程标准解读内容分析中,本课是中国现代史第八个学习要点的第三个知识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到xx大这一时期,邓小平设计描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的过程,以及在构想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过程。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理论性知识很强,学生掌握吸收较困难。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故而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中来,师生共同合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各项教学任务。现在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和总结,本着初中历史新课标新理念,我主要从“教学中的亮点”、“教学中的不足”、“再教设计”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回顾本节课的点点滴滴,我的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的亮点: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新课导入时,我先利用课前学生进教室、做上课准备前的这段时间,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的视频,让学生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上课后通过对《春天的故事》中的一个老人的提问,讲解引入新课。在讲解邓小平南方讲话时,通过播放视频短片《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让学生感受邓小平这一伟人形象和他讲话的重要观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在授课结束后播放了一段音乐视频《走进新时代》,让学生更好感知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是正确的,使学生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多媒体教学的充分运用,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思路清晰。

  通过学习目标的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围绕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导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使本课的学习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再通过板书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主线。

  二、教学中的不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还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1.由于本课知识理论性强,政治色彩较浓,学生普遍不好理解,而我自己也是第一次讲授这一课,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进入更深层次的分析,怕加深学习的难度。

  2.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情绪上有所波动,在教学中部分学生有点紧张,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大部分同学都能主动参与,但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3.我自己在教学环节的过渡上处理的不是很好,还是欠缺教学经验。

  4.在课堂练习的连线问题的处理上,原本的设计是由会议连内容,但由于紧张变成从内容连会议,就没有处理好。

  三、再教设计:

  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处理好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使自己不再紧张,尽量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尽量多地展示他们的机智,让课堂更加和谐。在讲课改革开放的成就时,可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来归纳,明确本课所需记忆的知识点可归纳为“一、二、三、四”,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四次会议。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遗憾才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才可以使我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前进,才能促使我不断地进行学习。这次的教学竞赛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努力方向不会变,我今后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多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好每一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教案   教学反思   初中教学反思   中国   特色   历史   知识点   课后   课堂   遗憾   能力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