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反思:面对孩子的冲突,你准备好了吗?

                很幸运自己能读到这样一本书:《你不能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学前儿童的冲突解决》,这本书是高宽课程模式系列著作中的一本,它以图文的形式结合一个个实例带我们读者走进了学前儿童冲突解决的具体操作中,引人入胜,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回想自己原先的工作状态,原来,很多时候我的教育观有了一些偏差,可这些偏差是我没意识到的,但幸运的是,我能读到这样一本书。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那些被忽视的偏差,不知各位你是否也忽视了。    1.“冲突是孩子又在犯错了,真是讨厌那帮孩子。”其实,我们常常能看到幼儿间的口语相争,或者是人身攻击,但这些行为均可视作是孩子们的“犯错”而非不良行为,“犯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是处于无经验、正在发展中的幼儿尝试着与一个复杂的、渐渐客观的世界进交往的结果。”“对孩子们的社会性错误,我们应带着善意和理解来做出反应。”    2.“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面对孩子的冲突,我们似乎更关注冲突中发生了什么,而忽视了处于当事人的孩子,其实孩子那一刻的情感疏导才是最重要的。试想,当我们急切的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东西被弄坏了,而对孩子的或悲伤、或难过的情感置之不理,孩子怎会冷静下来,和你一起去处理冲突?    3.“你们俩给我到一边去好好想想,这次游戏机会取消了!”“惩罚”是我们教师惯用的教育行为,但是“惩罚也许能暂时成功的阻止伤害性行为,但是不能帮助儿童学习新的技能。”并且“惩罚”有着强烈的心理记忆以及替代性,下一次的“惩罚”或许更大,而效果却更小了,甚至等孩子成人后,可能他们还记忆着这些惩罚性的处理方式,并在自己为人处世中不经意的用着这些方式。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责之处。    心理学家认为,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冲突不仅有助于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所以冲突有着其自身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    很多时候幼儿教师一直在诉说着工作的繁琐,试想在这些刚刚涉世的孩子中,冲突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为“和事老”的教师能不累吗?所以教师要尝试摘掉“和事老”这顶帽子,转变成为一个平等的第三者,将主动权交还给孩子,给予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激发孩子主动参与冲突解决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实施相关的解决方法。我认为教师有以下几种身份:    倾听者:作为倾听者,教师要鼓励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诉说自己在冲突中的“不公”,这时候,教师应该以认同的表情、语态,接纳孩子的情绪,如:“是的”、“我知道你很……”等,当孩子把情绪宣泄出来后,就能够让他们不带着强烈的情绪去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而也能杜绝推搡、打斗的继续。    观察者:这里则要求教师观察孩子的表情、动作以及行为发展,并适时给予帮助。例如面对一个哭闹的孩子,通过孩子表情的观察,我们可以知道孩子情绪发展到什么阶段了,是否已经得到宣泄,如果抽泣声断断续续了,并且手部、背部的肌肉放松了,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反之如果孩子的哭泣声仍很大,那么我们就不能急切地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应该用手轻轻抚慰孩子,并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以此来肯定孩子无法控制的情绪,教师的认同,将为孩子情感宣泄打开一扇信任之窗。    另外,观察也有助于孩子发现孩子是否有攻击性行为,教师能够及时避免孩子的打斗,控制冲突的进一步反向发展。    中立者: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所以在“冲突”中,一般当事双方各有各的理,教师对任何一方的偏袒,都将引发另一方孩子的情绪加剧。所以当教师介入孩子冲突时,首先应该是以“中立者”的眼光去看待事情,无论你面对的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子,又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乖巧”、“ 调皮捣蛋”这些字眼是我们平时对孩子的习惯性标签,我们应该拒绝为孩子“贴标签”,这样能够公平的就事论事,避免了放大孩子的“过错”,也利于孩子自我意思、自我评价的健康形成。   “中立”的立场不仅体现在态度之上,在具体的行为举止上也应体现出,当教师面对冲突的双方,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应该下蹲于双方之间,不能靠近任何一方,教师可以用双手同时给予双方信任,让孩子明白,教师是信任他的,另外如果如冲突现场一种双方在争抢玩具,那么教师应该把玩具放在自己的手里,让两个人都看着玩具,杜绝任何一方持有玩具,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产生“老师在帮她(他)”的不良情绪,这样有利于维护双方的情感,也利于孩子宣泄不良情绪,以冷静的思维参与问题解决。支持者:    首先是支持孩子的情感宣泄,让孩子的情感得以归依,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不满;其次是支持孩子事情经过的诉说,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大多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在冲突中,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因此教师要以清楚、明了的语言支持孩子重述事情的经过,这样能为接下来的共同寻找问题解决方法提供有利及准确的参考。    再次是支持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面对冲突中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孩子一起想办法,并且共同得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方法。这其中,教师除了要肯定孩子的有效决定,鼓励孩子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对孩子解决问题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激发幼儿参与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同时也应积极诱导他们遵从交往的规则,掌握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   “在旅行的途中,什么的前进方向,就会带来什么样的沿途风景”,同样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教师们选择了什么样的教育方向,就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倘若教师们在选择教育方向的过程中,有了偏差,那么势必会造成教育的不完满,甚至是无效教育、错误引导,笔者认为,为人师者首先应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有效于教师的施教,有效于孩子的成长。所以教师心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冲突是孩子成长不容错过的教育机会,我们要以孩子为主,不能剥夺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成长经历,希望我们都有机会获得这样好的学习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教案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   和事老   冲突   孩子   幼师   偏差   情绪   幼儿   事情   教师   机会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