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大白象》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评析

此课为唐山市小学音乐新课程教材研讨会交流案例
年 级 小学一年级
课时安排 1课时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能够用亲切自然、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白象》。
2、通过图形谱,使学生初步建立音高概念,能自己创编简单动作进行歌表演。
3、 通过感受、模仿、合作、表演、创作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理解记忆歌词,能够用亲切自然、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四三拍的律动特点。
2、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
歌曲的最后一句两次出现了八分音符,并且两段歌词字数不同,所以在学唱时应当做难点来重视及想办法突破 。 
教学准备
电子琴、各种动物头饰、花草头饰、打击乐、CAI(多媒体)课件、道具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学生戴各种动物头饰,听三拍子音乐《大家跳起来》,随教师一起作动作进教室。 (设计意图:感受和体验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课堂的开始选择三拍子音乐进教室,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受。) 
二、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先作一下自我介绍吧!
     |       |   -   |   - -¶
我是 一 只 小 鸭 子呀 嘎 嘎 嘎。
学生用此节奏进行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自我介绍的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重难点乐句的演唱,同时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学唱歌曲做铺垫,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间的朋友关系。) 教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你们的名字,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出示大白象图片)
生:大白象。引出课题——《大白象》。
教师:它在做什么?(课件:大象搬运木材,浇花、劳动等画面)
学生:大白象在劳动、在浇花、搬运木材。 三、新歌教学
1、 感受歌曲旋律,(出示课件:MTV+旋律伴奏)
a、 要求学生边听边用“la”哼唱旋律。
b、 认知音的高低(课件:图形谱“直线”——图形谱)
教师:你们看大白象们是怎样来的?
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的。 教师:大家看大白象们又站成了什么队行?像什么?同学们在你们不注意的时候,老师悄悄的在你们的小手上施加了魔力请大家伸出小手,轻轻一点,看一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大白象排的整齐的队伍发生变化了。
教师:发生变化了怎样的变化?像什么?
学生:大白象排的队伍变成了像高山、像流水、像波浪、像小路一样。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音是有高有低的,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的高低,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这个概念,先让学生来看课件,大白象们拍着整齐的队伍,然后用有趣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的高低。这样,即减轻了教学难度,避免单纯说教,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c、模唱旋律,学生用手指轻点并模唱旋律,感受音是有高低变化的。(课件:图形谱+单音)
教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爬一爬高山、趟一趟小河吧!
学生:随教师感受音的高低变化。
2、感受歌曲内容。(课件:MTV+歌曲范唱) a、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的MTV。
b、让学生复述歌词内容。
3、熟悉歌词(课件:静止大象图片+伴奏音乐)
a、教师有节奏的读歌词 b、游戏接龙(师说前半句歌词,学生接后半句) c、师生表演歌词内容
4、学唱歌曲 教师:同学们唱的都很好,我们轻声跟琴来唱一唱。 a、教师范唱第一段歌词。 b、师说第二段歌词并表演。 c、教唱第二段歌词。 5、感情处理 教师:大白象这么可爱,我们想不想和它交朋友?那么应该怎样来演唱这首歌曲? (课件:MTV+歌曲伴奏)
学生:面带微笑、亲切自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创编音乐剧
教师:老师发现大家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很高兴,你们高兴吗?
学生:高兴。
教师:“星星剧场”演出现在开始,我们把这首歌曲编成音乐剧演一演好吗?(学生分五组、讨论角色分工)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
2、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学生分组表演。
3、画出太阳和大海
教师:刚才大家表演的非常出色,下边让我们把你心目中的的大海和太阳,用你手中的画笔把它们画出来吧! 学生画大海和太阳
4、展示作品
教师:请大家把画好的画粘贴到前边来,大家看一看谁画的最好。(粘贴作品,学生评价)
教师:大家画的都不错,让我们把画好的大海和太阳去送给大白象吧!(学生随伴奏音乐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大白象》一课的教学反思
《大白象》一课是河北版第一册第六单元《动物音乐会》中的内容,通过讲这节课,我认为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下边我就把这节课的体会谈一谈。
一、 用击拍读歌词,律动伴奏、打击乐伴奏的方法,体验和感受3/4拍的强弱规律。
《大白象》是一首3/4拍的歌曲,为了让学生体验和感受3/4拍的强弱规律,在课堂伊始随音乐进教室就选择了3/4拍的歌曲《大家一起跳起来》,教师和学生都带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随着四三拍强弱弱的节奏,模仿小动物的各种动作进入教室,接着用自我介绍的形式,用歌曲中的典型节奏进行节奏训练。如:森林里有一只大白象。它的节奏是:我首先来模仿小鸭子进行自我介绍:我是只|小鸭子|嘎—嘎|嘎— — |,然后让学生按照老师介绍的方式去介绍,孩子们根据小动物的特点,来进行自我介绍。如:A、我是只|小蝴蝶|飞—呀|飞———|,B、我是只|小青蛙|呱—呱|呱— —|……孩子们很快把自己介绍给了大家,并且做着各种动作,甚是可爱,学生对这种介绍方式甚是喜欢。这样,孩子们不仅对3/4拍强弱规律有更深的感受,而且增加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关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运用按节奏读歌词,如:森林里|有一只|大—白|象——||,清晨用|长鼻子|摇着小铃|铛——|……用碰钟为歌曲伴奏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对3/4拍子的强弱规律的感受。
二、 运用图象谱,培养学生音的高低概念。
生活中的音是有高有低的。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的高低,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这个概念,先让学生来看课件,大白象们拍着整齐的队伍,然后用有趣的游戏形式,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在你们不注意的时候,老师悄悄的在你们的小手上施加了魔力,请你们伸出小手,轻轻点一下,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这样一排排整齐的大象队伍,变成了上下高低不同的队形。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有的说像高山,有的说像弯弯曲曲的小路,有的说像弯弯曲曲的小河,有的说像大龙,像拱桥等等。然后,教师带着孩子们用“la”哼唱,一起去爬一爬高山,趟一趟小河……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感觉到了音的高低变化。
三、 看图画讲故事的方法,理解记忆的歌词
理解、记忆的歌词并有感情的演唱是本课的重点,也可以说是难点的所在。大家知道《大白象》这首歌有两段歌词,歌词内容多、难记忆,更主要的是一年级的孩子识字能力较差,如果不想些办法是难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而记忆好歌词又是唱好歌曲的基础。为此,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图画(大象搬运木材浇花、浇水等劳动场面),然后让学生们说一说图画中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了进一步记忆,又以MTV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歌词内容,当孩子们对歌词内容有了大概了解后,又趁热打铁和孩子们一起来讲故事、表演故事(通过“接龙”的形式,教师说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来熟悉歌词)等等,在整个过程中,我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夸张活泼的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歌词,当学生对歌词有了完整印象以后,启发学生怎样来讲这个故事才会更动听呢?启发学生如何演唱可能把大象那勤劳、善良、知识渊博的形象唱出来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要面带微笑,有的说要非常高兴的来演唱,有的说要有感情的来讲这个故事等等,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小的高潮。
四、 分角色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理念告诉我们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好玩、好动、想象力丰富,为了进一步拓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程结束前夕又课堂变成了“星星剧场”,以音乐剧的形式来进一步演绎歌曲,孩子们通过演大象、小花、小草、小动物、大数等角色,使他们感受带了人和动物要和睦相处,再通过讲大海和太阳,找学生说一说:你认识的大海和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争先恐后。然后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一画心中的大海和太阳,学生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一下子飞到了大海边……使本课达到高潮。最后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以上是《大白象》一课的教学反思,当然由于经验有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应借鉴数、语和其它科目的教学方法,认真研究教法,备课过程中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每节课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愿教改之数常青。



点评《大白象》
赵老师讲的《大白象》这一课,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部分,在这一环节中赵老师设计了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把这首歌曲编成“音乐剧”来演一演,二是让学生拿出手中的画笔画歌词中的大海和太阳。
音乐剧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许多大型晚会上,都有这样的节目,而且很受欢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目前的许多学科特别是语文、历史、社会等人文学科,在教学中都将音乐引入课堂,将教学内容与音乐结合,编成一个个小音乐剧,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可是在音乐教学中,特别是在低年级音乐教师中,把音乐剧的形式引入课堂,是很少见的,学生进行音乐剧创编、表演的过程,实际上是再一次加深体验、理解、感受歌曲音乐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听课时,我发现表演大白象、小猴子、小山羊的学生一个一个非常投入,观看的学生也很认真,所以我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很成功的。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用画笔画大海和太阳,实际上“大海和太阳”是歌词中的内容。歌词是:“大白象用鼻子把黑板掉到了大树上,小猴子、小山羊,坐在树下,大白象冲那大海和太阳”在这里赵老师引导学生“让我们把你认识的大海和太阳,用你手中的画笔把他们画同来吧!”学生拿起彩笔铅笔等把大海、太阳画出来了,赵老师还适时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倡导音乐教学要与其它姐妹艺术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音乐与绘画是联系最为紧密的也是学生最为熟悉和感兴趣的。因此我认为,赵老师这里设计的这一环节从听觉和视觉上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当然这课也有不足,就是媒体手段运用太多,太频繁,课件像是在演歌曲,束缚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教案   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课   音乐剧   课后   课件   大海   形式   太阳   教师   歌词   学生   歌曲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