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反思

引导他们较快地进入情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课前,我认真朗读了课文,为小作者这种悲惨的际遇所难过,对她深感同情,更为财主及家人的冷酷无情而愤慨!上课时,我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堂中,融入在我的话语中,较自然、较快地创设了氛围,奠定了课文的情感基调。随着课文的深入,生活在蜜糖罐里的学生们也渐渐融入了这样一种情境。从他们的朗读中可以体会到,他们也为女孩的遭遇而气愤、而难过着。有了这样的心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便不再是件难事,学生认真而深情的朗读,带领我们走进了那个可怜的女孩。
2、变序教学。揭题设疑后(我们从来没有渴望春天的荠菜这样一种感受,作者却对荠菜还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交流后,选择学生感受最深、最难以忘怀的一幕(“我”因偷财主家的玉米棒而被追赶、被迫跳入冰冷的河中,挣扎爬上岸后,一人可怜的游荡在田野上)先学,然后再追述她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去偷玉米棒,让学生感受到她的无奈,她是迫不得已,实在是由于太饿的缘故。那么饿到怎样一种程度呢?进入第三环节--学习第二段,理解作者的“饿”。正因为作者饱尝了饥饿的折磨,她才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才那么“盼春天的荠菜”。于是,自然地进入第四段的学习,理解作者的“盼”。从情感发展来说,我认为这样设计比较自然,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易于学生的理解。
3、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在课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划划、说说、读读、议议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课堂的学习。在讨论中,我尽量做到全面,凡是举手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总是给时间、给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体验被重视、被欣赏的喜悦。当然,每一堂课总有着多多少少的遗憾。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在以下一些方面还需改进。
1、太依赖教案。由于课前备的是详案,几乎每一句话都已想好了,所以上课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去看教案,脱不了教案。许是课前准备还不充分,还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感觉有时说了上句,没了下句。
2、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平日的课堂里,有时总是稀里糊涂地过了,一旦到了上公开课,才发觉自己不该说的时候在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教案   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荠菜   玉米棒   财主   课文   情境   课堂   春天   感情   作者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