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反思教学

 
一、课题:初一生物下册第七章《鲫鱼》 
二、构思:学生观察活鲫鱼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置疑导入本章内容 观察鲫鱼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结构的实验操作 师生共同分析鱼与水中生活适应的特点。 
三、准备:1.自制“鲫鱼的脊柱”模具 


2.自制“鲫鱼解剖路线图”投影仪 

3.准备实验材料 

4.准备挂图和其它投影片 

四、教学形式:实验操作与教学同步――边实验边上课的形式。 

五、新增小实验: 

在一个鱼缸里面放三条鱼,一条剪去尾鳍,一条剪去胸鳍和腹鳍,一条正常的鱼。观察三种情况鲫鱼的运动有何不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鱼鳍的作用。 

六、课堂特点: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准确。 

2.增加小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能充分调动珠兴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验操作能力。 

3.基础知识掌握得好。 

七、教学不足: 

1.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说得多了一点点,学生主体体现不充分。 

2.演示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实物不能放大,故后面的学生观察不清楚。 

3.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把握不准确。 

八、自我评价与反思: 

1.从总的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基本掌握鲫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和内部结构,理解鱼生活在水中的道理。达到教学目标。 

2.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3.自我感受是好象跳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4.疑惑:我这堂课算不算得上是一节创新课;何为创新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教案   教学反思   生物教学反思   鱼生   胸鳍   鱼鳍   鲫鱼   形态   内部结构   水中   课堂   操作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