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

  文章名称:别了,"不列颠尼亚"

  文章作者:周婷 杨兴 (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

  创作年代:1997年7月1日

  文章体裁:特写性消息,新闻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新课标(2019)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闻领域)的课文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

  好的教学方式是激起学生学习爱好的前提,教师在课前很难完全把握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所以,上课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课后反思就显得很重要了。经常性的总结课后经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课用了一课时的时间完成,从学习的效果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下面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作反思如下:

  首先,从课时安排上看。这节课用了一课时,关于课的内容学生很轻易就理解了,所以我觉得这节课完全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上课之前,我总是怕学生把握不了相关的知识,所以,总是放不开“手脚”,但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是有很大潜力的。在这一课中,《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把这一课的重点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小组讨论。

  最后,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说,可以先让学生把课文预习一遍,然后抽出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和教师配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具体实施如下:可以让学生自主出题,教师进行修改补充,然后,把题印成篇子,发给同学们回答,学生不明白的都可以问这一组的学生,解决不了的可以提交老师,师生共同解决。另外,还可以采取抽条的方式,把学生找到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其他组的学生抽到哪道题就回答哪道。形式的多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好,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我觉得假如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比我实际运用的方法更有效,而且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学科。所以,我决定以后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授课。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总结出了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教案   教学反思   高中教学反思   不列颠   别了   教学情况   课后   课文   课时   教师   知识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