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的旅行教学反思

  餐点前的准备时间,我对孩子们说:一起念一首儿歌吧!“小老鼠,吱吱吱,小老鼠,爬绳子”七嘴八舌的,但说的却是同一首,我知道,是前一周学的“小老鼠的旅行”,最近在班里非常“流行”,孩子们在一起学做小老师的时候,也是拿这首儿歌当“范本”的。

  “小老鼠的旅行”是一堂很有趣的语言活动,活动前我将大象的长鼻子——爬管子,换成了滑滑梯,我觉得更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的一开始我就以小老鼠要带小朋友去旅行开始,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活动反思一二三】

  挂图图片有些小,我出示第一张图片的时候有好几个孩子都说这是扫帚,(其实是老牛的尾巴)活动上到这儿的时候有点卡住,我引导幼儿看看它的形状,长长的细细的,并且配合上了手攀爬的动作,终于发现小老鼠是在爬绳子。

  课后我仔细看了图片,确实有些像小老鼠在拿着扫帚扫地,这张图片是否可以自制?可以鲜明些,活动也会更紧凑。在我揭开老牛的图片的时候孩子们马上发现了是老牛的尾巴,接下来的几幅图片孩子的认知程度大大超出我的预设,“小山坡”一出示,男孩小枫就说是驼峰,我马上肯定他,把下半部分编出来,我在想是不是因为第一幅图片:绳子和老牛的尾巴,让幼儿初初的明白了两者的关系,从而让活动变的更加顺畅。这也让我想到: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解决好,不要急,解决好了就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音乐活动《这是什么车》中,我就因为太过着急没有解决好第一小段的`学唱,而使整个活动的目标达成度并不高。

  加入动作,让活动充满趣味,小班的孩子喜欢做一做,动一动,所以在完整的念儿歌时,我加入了手的动作,不仅让幼儿容易识记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爬绳子,爬山坡,滑滑梯,钻树林这些动作都让孩子很是喜欢。也在动作中将这首儿歌学会了。

  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应该是服务于孩子的,孩子也是活动效果的最优检测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老鼠   扫帚   滑梯   老牛   儿歌   尾巴   幼儿   动作   孩子   旅行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