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教学反思

  一、环节的设计也要讲究科学性。

  为了追求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准备了两辆相同的`小车,请两个同学上来现场PK一下看谁的小车行驶得远些,以此引出让学生猜一猜,小车行驶的距离远近和什么有关。虽然学生也猜测到可能和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有关。课后细细思考,不同的小车,不同的橡皮筋,不同的人,不同的操作,所引起的变量太多,可能性也就很多。以此来引出猜测,缺乏科学的严谨性。科学课本来就要求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教师的环节设计一定也要讲究科学性。

  二、要注重实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学生实验完毕后,由于已接近下课时间,我只请了一组同学汇报实验纪录,而没有展示其他组的数据,就此得出结论: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近;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远。一方面结论的得出缺乏科学性,因为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要有多个数据的支持,只有一组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另一方面不利于发现其他组学生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橡皮筋   科学性   小车   讲究   环节   结论   距离   动力   科学   数据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