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课文教学反思范文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如果有一件物品掉进河里,你怎样捞上来?(生答)

  如果有又重又大的物品掉进河里,怎样打捞?可以联系课外知识谈。(生谈)

  师:现代科技发达,技术先进,不管多大多重的物品落入河里海里,人们都能打捞上来。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要想打捞一件又重又大的物体十分不容易。可是却有人能想办法把八只大铁牛打捞上来。他是怎样打捞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捞铁牛》(板书课题)

  反思;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看到的各种打捞的方法,即激起学生已有画面的再现,又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把从不同地方获得得知识进行语言再组织,培养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也鼓励了他们平时要留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联系现代打捞方法引入新课,自然,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更能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生谈)

  生:为什么要打捞铁牛?

  生:是怎样打捞铁牛的?

  生:谁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生:打捞铁牛容易吗?

  ……

  老师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问题也很有意思。这些问题一会儿再深入研究。

  反思:这部分体现了“学贵在疑。”学生在看到题目后,提出了个性化的问题,这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积极探究的兴趣。这是语文教学所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深入探究部分:

  师:简单的问题我们解决了,难点的问题老师写在黑板上了,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先探究哪个好呢?

  生:先研究怎样捞铁牛吧。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认为先研究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因为只有先准备,才能捞铁牛。

  师:大家想一下,谁的建议好呢?

  (同学们想了想,纷纷举手。)

  生:先研究准备工作好。作好了准备,才能打捞。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众生:同意。

  师:好,我们就看看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轻声读课文,勾出和尚做了哪几步准备工作。

  生读文,找答案。

  反思:这一环节突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要求,把学习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准备工作是打捞铁牛的关键,准备工作是应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一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确定文章的主要部分,对以后更好的学习语文,抓住主要内容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铁牛   课文   河里   和尚   课题   环节   想法   物品   意见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