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妈妈做个菜》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我给妈妈做个菜》是美术第三册第十课的内容,是一节生活实践的记忆绘画课。《我给妈妈做个菜》要求学生课前在家帮家长做菜,《我给妈妈做个菜》亲自体验做菜的过程,对课产生情感,培养直观形象与丰富的思维来进行创作。《我给妈妈做个菜》

  我认为:学生只有在情感体验下,才会有目的、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才能完成好教学目标。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了“做菜”的情境,这种情境旨在使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使其自身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懂得珍惜,感激和爱。《我给妈妈做个菜》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他们只体会到别人给予他们关怀时的快乐与幸福,他们自己还没形成关心他人的主动意识,特别是对长辈们的关心。所以,作为教师应从多种角度、多方面,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课,使他们从小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表达交流,从而达到人格的提升与心灵的净化。

  设计理念: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而新课程标准也提到艺术具有人文性,并指出要用艺术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学生的心灵,接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情感和文化追求,所以,在艺术课上,运用多种方式表达与交流情感,并获得表现力与创造力,从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是很重要的。

  本课我从以下几点来设计教学内容:

  1、以“情感为主线”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展开活动,从中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尊重的含义,培养崇高的品德。

  2、课程设计意在启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摆脱旧的教学模式,即不是单纯的美术课,而是融入了歌曲、活动、游戏、采访,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努力体现课程多方面的整合,并挖掘课程内涵来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我给妈妈做个菜》

  3、指导学生从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到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力求在课堂中,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教学目的:

  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劳动的乐趣。《我给妈妈做个菜》

  ⒉培养爱劳动、爱家长、爱他人、爱国家的情感。

  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情感

  ⒈师:今天,我们要围绕“妈妈”这个主题开展活动,首先让我们先听一首我们早已熟悉的、非常感人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生跟着歌声唱,并用动作表达心情。

  [学生因为看过《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部电影,在唱的过程中,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⒉师:听了这首歌,结合你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请互相说一下吧。

  学生之间相互倾诉

  [在倾诉中,回想,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激起学生对父母的感谢之情]

  ⒊师:我很想知道,你们谈的怎么样?所以要采访几位同学。

  师:我是师范附小文学社的特邀记者, 同学你好!我想冒昧的问一下:“你妈妈对你好吗?”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师: 同学你好,我也问你一个问题“你的妈妈好不好?”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师:同学们,告诉我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

  师:谢谢,你们的`妈妈听了是会非常高兴的;那你们将拿出什么实际行动来爱呢?

  学生:洗碗、拖地、打水。

  [挖掘个人情感,使集体产生共鸣,促使情感能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⒈师:光说可不行,咱们看看在做的时候,你是不是真的做到了,我们做个游戏,就让我临时当你们一回妈妈吧。

  教师角色:刚下班回来,进门边换鞋、放挎包,边对孩子说:这几天的天气不稳,好些人都病了,你可别乱脱衣服,以免着凉,妈今天上班时就觉有些不舒服、浑身没劲。

  农村妇女角色:从外进大门,推门便嚷:我娃快接给妈一伙,可累死我了,摘了一上午菜,来呼歇呼歇在给你们做饭。

  学生根据角色中的行动与语言,来想如何关心妈妈,并上来帮忙。

  [在角色拌演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培养丰富的情感]

  三、开展活动,表达情感

  ⒈做菜

  ①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通过手工方式,运用撕、剪的方法完成一道菜。

  ②端上做好的菜,用实物投影仪打出请大家欣赏,并介绍菜名。

  [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以及创造力,使情感得到交流与表现]

  ③请回去为妈妈露一手

  [再次把学生体会劳动与创造的乐趣以及情感的表达延续,感受生活的快乐]

  ⒉创作

  ①师:在给妈妈做菜时,你有什么感受,现在最想告诉我们。

  学生根据当时情景说出感受:“没想到我还能做菜”;“味道还可以”“妈妈夸我长大了”。

  ②师:除了做菜,你还能帮妈妈干什么?请互相说说。

  学生互相交流。

  ③师:你们都是好孩子,想不想表达一下你的心情,我们把这种心情画出来,告诉许多人。

  学生把为妈妈做菜,做事时的情景画出来。

  ④展示学生作品

  师生评价作品,并请有的作者说说画此画的想法。

  [在语言、作品的交流过程中,感受劳动与尊重家长的快乐,陶冶情操]

  四、小结:

  ⒈师:只是爱妈妈一个人吗?

  学生讨论、思考、说说。

  [拓展情感面,认识人人都需要爱]

  ⒉师:除了妈妈需要我们去爱,我们的父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同学及有失学儿童都需要我们的爱和关心,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国家,更需你投入满腔的热忱去爱,就让我们都用爱心去回报他们对我们的思德吧,让我们在爱的歌声中,去思考,去感动,去做你该做的事吧。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通过激发、感受、体验、表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培养他们崇高的思想品德,从而形成完美人格,使他们健康发展]

  课后反思:

  ⒈学生们的作业内容还显得有些贫乏,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教师语言激励,启发的深度还不够,使学生不能马上想到一些事;二是也许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关爱过多,使他们一时半会不知如何表达情感。针对这种情况,应多上一些情感体验课,或事先布置一些活动如谈心活动:如问妈妈“为什么你们对我那么好,我应该怎么做”等,运用多角度培养他们的情感。

  ⒉在展开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动手,热情高,直想把“菜”做的很完美,全然没了老师规定的时间观念,很是投入,有的组的小学生做出的“菜”简直是出自大厨师的手,造型、花色很讲究,有的还讲究营养平衡,菜与菜之间的营养搭配的考虑或菜与肉食的营养考虑,很象个营养学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学生显得犹豫,不忍心,使得介绍菜时,学生活动少,有时我也在幻想,如果时间由我支配就好了,因为我多么不想让这种激情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变淡,但想来这种想法又十分可笑,所以“为妈妈露一手”就成了联结两节课之间的桥梁,显得很重要,它不仅是内容的延续,也是情感的延伸和人文性的体现,从孩子们的作品及语言表述上看,他们已获得了良好的情感、鲜明的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我无比欣慰的,所以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不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开发、利用教材资源能力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妈妈   情境   人文   多种   角色   形式   能力   语言   情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