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从而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材呈现的是四名学生小组活动时的场景,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最后还提出:“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做一做”的第1题,是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第2题是让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以及任意四边形之间有什么不同,进一步把握这些图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的,也较难掌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四边形的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从形到物,加强学生空间想像的发散能力;从物到形,加强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提问揭题,了解学生的起点。

  2、辨析探究,发现四边形的特征。

  (1)分类(是四边形的一类,不是四边形的一类)

  (2)活动中利用图形特征突显四边形图形的特征:

  小结:四边形是平面图形,是物体的一个面。(板书:平面图形)

  3、提问总结,巩固四边形的特征

  二、综合应用,深入研究四边形的特点

  1、基础练习: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2、综合练习:根据不同标准将四边形进行分类。课件出示要求和图形:

  3、总结提升:

  4、想象探究:

  (1)从形到物,加强学生空间想象的发散能力

  (2)从物到形,加强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的习惯

  三、总结:今天有何收获?

  设计理念:

  1.课堂设计以学生为本。

  为了解学生起点,我曾做了课前调查,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四边形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学生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辨析探究活动中自我完善、修正对四边形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通过研究四边形的角、边、各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边形,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小学生学习数学不是让其仔细地吸收课本上的或教师的现成结论,而应该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概念活动或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关注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交流,力图让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课后反思:

  1、整堂课比较满意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是教学思路比较浅析。第二方面,在建立四边形的概念时,探究比较成功,并以学生为主。

  2、对于“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个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所遗漏。学生对于“对边、对角”这类语言的表达就会有所欠缺,当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表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就会有困难,因此,课后需补上这一环节。

  3、在细节上还要多关注。比如:当老师让学生第2次分类时,学生完成练习纸上第2题,需首先在第一题是四边形的图形上标上序号,当时就出现了师与生标了不一样的序号,导致在反馈时,沟通上产生矛盾。可以这样改:事先在黑板了、练习纸上都标上统一的序号,第二次分类时,学生就不需要完成标上序号这一环节,在反馈时表达就不会遇上今天这样的尴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标上   正方形   长方形   中区   序号   图形   特征   概念   学生   空间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