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课文教学反思范文

  1、最大的收获:

  理解了课堂清晰度。

  自己的课堂清晰度不够,对学生而言,处于模糊状态。

  平日里也苦恼,每逢一堂课后或复习阶段,会发现班里总有一部分学生学过的课文一片空白或笔记了了,尤其中后游学生,而名列前茅的学生往往课文要点记录清晰、有条理。这与语文课上,学生说的多,记得少、思考的少有直接关系。学生不会听讲,不会记笔记,虽然每次我都强调老师声音变大或是反复强调说的内容、板书内容都必须记下来,落实到每一堂课上,有些要点,老师复习一句带过,无板书,使得部分不会学习或知识不熟练的学生无法有效记下来。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再设计教案时,注重了文本的解读和教学环节,忽略了备学生。学生应该在课堂上需要记下来的方法、思路或圈点勾画的.要点都要落到实处,用了多久。所以,虽然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回答,但课堂缺乏自己思考梳理的过程。过后,会遗忘,没有笔记,学了什么,自然会忘光。

  2、让目标贯穿课堂的意识应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体现,每个环节的设计要与目标一一对应,教师要有清晰的认识;

  3、对一些环节的设计达到能自主组织目标的能力,改变以往一组目标统领多篇文章的模式,这种备课设计是缺乏针对性的:针对每一篇文章的特性,创作缘由和情感的特点应在解读文本时体现出来。

  4、教师要提高解读能力,加强专业书籍的阅读。

  5、散文解读的三个步骤和方法。为什么写?怎么这样写?解读文本,可以用追问的方法进行深度解读。这篇文章,情感语言特点是什么,深入下去。

  6、让目标更具体,环节更清晰。以往的语文课堂,过多注意追求环节的完整性,忽略实效性。这样的要求,不仅实效性不强,而且是一种死板的课堂,尤其语文课要对不同的文章都这样,每个环节要有,面面俱到;现在看来,名家讲课,一堂课仅有三个环节,而我们一堂课有七八个环节,甚至十几个,有些荒唐。这就使得每堂课重复无效、蜻蜓点水,更无从深入下来。对学生而言,长期以往,对文本的理解不深、不透,能力落后于知识,使知识成为一种负担,无法将课文这个例子提升到写作能力上来,而老师也急需提高转化学生的水平。

  不足之处:

  1、体会情感品析不够,漏掉了通过作者对小珍珠鸟的举动赏析。如“不动声色”“慢慢地”,将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慢慢体会出来。漏掉作者对小珍珠鸟的表现,所以目标落实不够到位。

  2、言、情、理不可分割,但在赏析画面时,学生交流时出现不依照文本文脉情况,无序化,如何能让学生在赏析最喜欢自己的画面时,进行有序的交流?

  3、以前试讲次数过多,课堂教师无激情,缺乏生成。

  优点:

  课堂朗读指导比较充分,通过表演词语“神气十足”让学生体会小珍珠鸟的淘气、顽皮;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课文   板书   珍珠鸟   要点   环节   课堂   文本   目标   教师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