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五项原则

杨善江

    1.鼓励原则。
   
    学校应充分肯定成绩,正面总结,以鼓励班主任自我主动参与为主,以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为考核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考核,要使班主任看到自己的工作成绩,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使班主任加深对本职工作的认识;进而更加热爱班主任工作、更积极主动地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2.态度、效果统一原则。
   
    考核班主任,只有坚持动机、行为和效果统一论,才能帮助班主任积极端正教育思想。自觉纠正存在问题、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主动探索科学管理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需要。
   
   3.“常规”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看班主任抓班级学生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班风建设等常规基础教育工作的成效,又要看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教育情况。要引导班主任把班级工作治理得“严而有规”、“活而有序”。
   
   4.定性、定量互补原则。
   
    学校相应机构要结合班级工作的各个方面,制定比较科学而又易于操作的定性的和定量的考核标准及具体指标,依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原则对班主任的德、勤、能、绩进行分析判断,使班主任工作考核尽可能准确客观。
   
   5.“民主”原则。
   
    学校领导要在班主任自评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班级学生及各有关组织人员的意见,只有全面了解情况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教案   教学相关   班任挚友   班主任工作   原则   定性分析   定量   班主任   班级   常规   准确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