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乡俗》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以收集资料、交流、汇报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风俗。教学构思时注重多种表现形式的设计,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但在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与设计和预想的'不同,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也有没处理好的问题。下面就谈谈对这一课的点滴收获。

  1.系统地收集资料,抓特色汇报。

  课前与学生对家乡风俗习惯方面进行了交流,经过大家的讨论选出感兴趣的四个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作为收集资料的主要对象。初期学生收集的资料广泛而又详细,由于时间关系,指导学生针对主题找出资料中有特色的地方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等到了提高。

  2.借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与文字资料相配的图片,生动地将文字描述真实的展现给学生,与学生交流时讲到资料不只局限于文字形式,还有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习俗。

  3.学生为主体,教师“穿针引线”。

  本课是以学生交流、汇报的形式展开教学的,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针”,带领学生走进这四个节日;“引线”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思考。

  现实课堂中“引线”做得不到位。引导学生思考的一些问题提得不够鲜明,没有与学生达到共鸣。

  每一堂课,因为有付出才有收获和遗憾,也正因为有了这收获和遗憾,我们才有更多的感悟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穿针引线   引线   遗憾   节日   形式   特色   文字   教师   学生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